云南大阴洞遗址考古发现人类早期洞穴墓地
【中华收藏网讯】近日,考古人员在云南大阴洞遗址开展发掘工作时,发现了目前省内规模最大的早期洞穴墓地,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等文物遗存,为滇东南古人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大阴洞遗址发现于去年9月,位于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坝美镇者卡村境内,洞内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洞口宽约20米,由前后两个洞厅组成。去年底至今年初,考古人员对该洞穴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前后洞厅发掘面积达300平方米。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万杨介绍,前洞厅发现灰坑12个,出土有陶片、纺轮、石器以及炭化稻等遗物。根据灰坑内的堆积分析,这批灰坑可能与用火有关。洞内文化堆积中、遗迹内以及地表均发现有陶器,陶器风格不同,可能有不同文化来源。
墓葬是此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旭表示,洞内早期墓地是云南目前此类遗存中规模最大的一处。
考古人员共发现17座墓葬,主要集中分布在后洞区深处,呈墓地形式分布。墓葬似经过人为布局,墓葬随葬器物较少,只有部分随葬有陶釜、纺轮和石箭镞。
万杨说,这批墓葬均为土坑墓,人骨保存较好,葬式多样。墓坑的挖掘可能受制于原始的生产工具,形制不规整,深度较浅。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墓葬内人骨极为散乱,可能为二次葬的现象,也有可能遭受后期盗扰。很多墓葬内除主体个体的骨骼外,还零星发现不属于主体个体的人类骨骼。
目前,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西北大学等机构合作,对出土人骨开展体质人类学和基因学研究。通过遗存对比分析,初步判断大阴洞遗址的年代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
专家表示,此次发掘工作对于云南古人类活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多样的葬式为古代葬俗研究等提供了科学的实物资料。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重磅!艺术品动产,已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抵押合同范本或出炉!速读!
-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艺术品市场的新时代
- 2025年中国数字藏品行业发展历程、相关政策及产业链
- 国家文物局:民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未来几年或将成民间文物翻身之年!
- 重磅!古玩界最新政策来啦,马上发生的15个大变化!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未来3年, 艺术品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 大量热钱拥入艺术品市场,古董是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重要依据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银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获通过:艺术品抵押贷款真的来了!
- 好消息!国 家文 物局明确:民间合法收藏的文物交易不受文物等级限制!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民间收藏,实现文化兴国,让艺术市场达巅峰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