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民委员:5月在故宫“乘船”游览清明上河图
【中华收藏网讯】从网红文创到《国家宝藏》,从《清明上河图》到《千里江山图》,从“故宫猫”到“故宫跑”,古老的故宫近年来不时“上头条”。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透露,为了保护文物本体,《清明上河图》无法长期与观众见面,但在今年5月,这幅国宝级名画将在故宫“动”起来了!
在故宫博物院院藏的186万余件文物中,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2015年故宫展出真迹时,观众得排六七个小时队才能一睹真容,甚至由此产生了一个新名词“故宫跑”——观众一进宫门就狂奔去看展。
数字版《清明上河图》并非简单地将画作数字化,而是在尊重原作学术基础上的再创作,为此,故宫博物院研究室、资料信息部、故宫出版社与凤凰卫视(微博)领客文化、凤凰数字科技组成了专项小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观众真正“进入”《清明上河图》;要把原本隐藏在作品中不易被了解的细节,变成观众能“看懂”的故事。
“观众进入这个空间后,会感觉如同乘着一艘小船,回到了宋代,欣赏汴河两岸的风光。一般来说,体验这类产品都需要戴眼镜,但我主张裸眼,戴眼镜玩一会儿可以,时间久了会累,而数字版《清明上河图》长达40分钟。”王亚民介绍,当“乘船游览”完毕,观众还能到故宫的箭亭广场,进入一系列画中出现过的商铺、茶楼、酒肆,“这是一个完整的创意空间,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故宫博物院一年接待观众数量约1600万人次,为了能让观众参观完故宫还能把故宫文化带回家,让故宫文化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故宫文创应运而生。王亚民表示,国家政策十分支持文创产业的发展,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落实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困难。
“博物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而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市场性,是一种企业行为,具有企业的游戏规则,两者并不完全兼容。为什么有的文博单位和从业人员积极性不高?因为你创造了新产品,受到社会关注与大众欢迎,但你并不会得到奖励。”王亚民说,“当我们按照市场规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如果按照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要求来衡量,会不会有损形象?通过文创产品获得的收入,需要全部上交,是否可以留用一部分进行后续的扩大再生产?”
王亚民建议,故宫博物院在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主体之外,再成立一个故宫文化集团,“事业单位认认真真做事业,文化企业正大光明办企业,维护故宫形象,也让文化事业更好地发展”。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重磅!艺术品动产,已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抵押合同范本或出炉!速读!
-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艺术品市场的新时代
- 2025年中国数字藏品行业发展历程、相关政策及产业链
- 国家文物局:民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未来几年或将成民间文物翻身之年!
- 重磅!古玩界最新政策来啦,马上发生的15个大变化!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未来3年, 艺术品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 大量热钱拥入艺术品市场,古董是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重要依据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银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获通过:艺术品抵押贷款真的来了!
- 好消息!国 家文 物局明确:民间合法收藏的文物交易不受文物等级限制!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民间收藏,实现文化兴国,让艺术市场达巅峰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