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瓷文物件件是精华:白山黑水间 契丹人马背上
【中华收藏网讯】辽瓷,可谓是中国古代陶瓷史上一朵迷人的奇葩,它是辽代在继承唐朝的传统技术,吸收五代和北宋中原地区的新工艺的基础上又发展创新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陶瓷。其白山黑水般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游牧民族特点,体现了古代契丹族勇猛、刚烈、剽悍的部族气质。辽瓷与沈阳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它不仅在沈阳发现并命名,而且在当年,沈阳地区也大量生产辽瓷。
农民偶然挖到辽瓷文物纷纷贡献出来
在契丹人的祖居之地——辽河源头老哈河(土河)流域,近些年来,零散地出土过许多精美的辽瓷,这些瓷器当年都是披发左衽的契丹人在这片土地上简朴生活的普通拥有。千百年后被农人在民间偶然遇到并挖掘。
当上世纪八十年代文保部门进行文物普查时,到老哈河流域各个小村征集文物,人们纷纷把这些宝贝拿了出来。有杯盘碗盏、碟盆盂盒、壶瓶坛罐等。不管是装酒,盛水,储存马奶和牛乳,还是用作餐饮,那些茶、绿、黄、褐、青、白和三彩等器形纹饰繁杂、颜色用途不一的瓷器。
花鸟鱼虫均能写实彩绘在陶瓷作品上
辽代工匠崇尚写实与表意兼具的风格,他们把卷草、梅花、牡丹、菊花、莲花、鸟、鱼等,通过刻、印、划、彩绘等多种手法在陶瓷上艺术上表现出来。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和深情,是辽瓷的特色。在一本叫做《古瓷探妙》的书上,还有一幅人物漫画是画在一件辽代瓷罐上的:两只小脚支撑着一个没有上肢的皮球般圆圆的身子,皮球上扣一个似在摆动的纱帽翅,笔法简括,风格诙谐,显得十分时尚现代,让人忍俊不禁,与今人漫画可谓异曲同工。
精美辽瓷文物
件件浓缩的是精华
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出土过多件辽瓷文物,其做工精良,彩绘细腻,件件堪称是精品。
①黄釉鸡冠壶:高28厘米,口径2.7厘米。扁体高身,下腹圆鼓,上部有管式短流,竹节型提梁,通体施黄釉,足部露胎。为契丹人使用的水容器。
②白釉划花梅瓶:高38.5,口径4厘米。三条弦纹将瓶体分为四段,肩部绘仰莲瓣纹点缀小花,腹部饰宝相花,底部绘仰莲瓣纹。
③绿釉莲花纹盏托:托边长17厘米,盏口径9厘米。托盘平坦,圆唇,斜直壁,呈莲花形;托盘内置一碗,直壁,深腹,外壁刻莲花纹饰,通体施绿釉。器型独特,工艺精美,为典型的辽代艺术珍品。
④摩羯形三彩陶壶:高22厘米,盛水、酒、奶等液体的容器,整体造型为莲花托起以个展翅跳跃的摩羯,摩羯口里含着一圆珠,珠孔为流,兽角后游注水口,翼和尾之间以梁相连为执手,通体施黄绿白三色釉,为辽三彩中罕见的精品。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是一种文化独享情结
- 文物局发声:民间收藏“去等级化”,传统文化传承添生力军?
- 大量热钱拥入艺术品市场,古董是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重要依据
- 文物市场迎来重大变革,民间收藏黄金时代悄然降临
- 文物局发声:民间收藏“去等级化”,传统文化传承添生力军?
- 古代人为何一有钱就买点古董:真正的原因竟然是这个...
- 他的收藏是个传奇:用200元赚到几亿...
- 《文物保护法》的新规:重塑古玩市场格局,引发六大变革!
- 古玩市场持续低迷 是古玩艺术品收藏最佳时机!
- 古玩市场低迷:真正的藏家却马不停蹄
- 他们才是处在整个收藏界“金字塔”顶端的民间高手
- 收藏界开始明朗了,未来谁拥有最多的精品藏品,谁就拥有最多的社会财富
- 收藏艺术品象征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富豪藏家大量加入引发市场巨变
- 艺术品银行的准入密码:书画与钱币的价值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