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如果国宝会说话》开播 陕西文物成为主角
【中华收藏网讯】继《国家宝藏》之后,又一档由央视操刀的文博类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在2018年元旦当天与全国观众见面。亮相首集的5件新石器时代文物中,有两件出土自陕西——来自洛南的红陶人头壶和来自华洲的陶鹰鼎,它们在节目中“开口说话”,讲述自己的故事。
红陶人头壶
陶鹰鼎
6000多年前的女性长这样
在节目中第一个出现的红陶人头壶,1953年出土于洛南县。因为当时新建的半坡博物馆在筹办《原始社会史》展览,便被调拨过来。按照半坡博物馆副馆长何周德的说法,这件文物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六千多年前的工匠对于面部神情的刻画。上视的双目,上翘的嘴唇,每个人和它凝视,都能读出不同的内容来。
此外,何周德还谈到了这件文物上的一个细节——彩绘人头壶上碎发的造型,也颠覆了人们关于原始人披头散发的固有观念。“特别是一位女性留这样的发型,在现在看也是很潮的。”
而之所以说红陶人头壶是女性形象,主要是因为清秀的面庞和隆起的腹部,让整个器物看起来像是一位孕妇。何周德表示这样的推测,也符合原始人对于生育的崇拜,以及母系氏族社会对于女性的尊重。
这件文物因为不是出土在半坡遗址,没有办法出现在半坡博物馆的专题展览中,使得它很少与公众见面。关于它的资料只存在于学术著作中,这就导致了这件珍贵文物长期少人知晓。所以何周德希望能够借助电视节目的力量,让这件红陶人头壶火起来,被更多人知晓。
国宝曾被当做鸡饲料盆使用
在节目中第三个亮相的陶鹰鼎,被列入195件(组)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单之中,堪称中国目前最顶级的文物之一。它于1987年出土于华县(今华州),和那个年代绝大多数出土文物一样,这件国宝并没有引起发现者殷思义的足够重视,甚至被当做鸡饲料盆使用。
它的命运转变出现在第二年,来自北京的考古队在当地进行考古发掘,在做田野调查时意外地发现了这件文物。殷思义便将这件文物主动上交给考古队,并由他们带回北京,最终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国家博物馆的专家曾评价说:“在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中,鸟类造型的陶器,目前仅见此一件,是原始制陶工艺的杰作。其设计巧妙,比例相宜,造型优美,形态逼真,制作精致,注重造型与实用的完美结合,至今仍是国内少见的珍品,是五千年前我们祖先聪明智慧的结晶。同时,以陶鹰鼎为首的动物造型陶塑开启了商代鸟兽形青铜器造型之先河。”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5-10年,古玩艺术品金融的黄金时代是艺术品行业的破局之路
- 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2025年前全面复兴传统文化!
- 广州市传世文物研究院股东会议暨第一届筹委会成功举行
- 国家释放重大信号!“鼓励收藏”背后的战略深意,90%的人都没看懂
- 官宣!2025:中国艺术品市场崛起,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艺术品资产化浪潮:一场颠覆传统的财富革命与文化博弈
- 艺术品资产化进程势不可挡:不管你信或不信!
- 从文化部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民藏交易合法化,寄托于中国艺术品拍卖崛起之路!
- 艺术品市场已进入“金融时代”!早知道早受益!
- 真品的价值将回归高位!文物局令行禁止,古董市场整治,强势出击!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上海文物市场新政启航,民间收藏迎来黄金时代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