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收藏3000双筷子 写诗18首赞美用筷的好处
【中华收藏网讯】昨天,在九龙广场空中花园,旌忠寺社区举办了第三届“筷乐文化”主题展,81岁居民胡学明将收藏的精品筷子供居民观赏。胡学明还将自己写的18首赞许筷子的打油诗及配图,送给现场参观者。
家藏3000多双筷子
胡学明20多岁开始收藏筷子,已50多年,收藏了3000多双筷子,这些筷子产自不同时期,使用了不同材质,他也被誉为扬州筷子收藏第一人。
退休后,胡学明专注研究筷子,并写了一本近20万字书稿《筷子的文化》。如今,他在家将筷子以国家进行分类,分别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的筷子。
昨天在展览现场,胡学明展示了自己收藏的玉龙神筷,这是之前的筷子展中所没有的。胡学明介绍,玉龙神筷是定制的,作为艺术品给人欣赏。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胡学明有个构思,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筷子又是老祖宗发明的,两者结合应该很完美。胡学明与原邗江玉器厂一位陈姓负责人熟悉,根据这一构思,陈姓负责人请人用玉雕刻了玉龙神筷。买下玉龙神筷,胡学明花了1000元,而他当时月工资也就几十元。
写18首诗赞美筷子
退休后,胡学明写了近20万字的《筷子的文化》书稿。与此同时,他还用打油诗的方式,一一道出筷子及使用后的好处。
昨天在展览现场,胡学明向每位参观者赠送小册子《筷子啊——朋友》,其中有18首打油诗及配图,他称为“十八赞”。胡学明介绍,从2000年开始,他开始写诗说筷子的好处,第一首为《筷子歌》,到上个月完成《同住一屋》结稿,他在家打印了200多本,就为了展览时赠送。
记者看到,胡学明对筷子的“十八赞”内容,有传扬文明、广交朋友,有开发智力、美发工具、乐器道具;最有趣的是,筷子还“结缘乒乓”,中国小孩子开始拿球拍的姿势与拿筷子一样。
胡学明收藏并研究筷子,只要有相关信息都收集。前段时间,扬州一位集邮爱好者告诉他,广东有个筷子巷派出所,胡学明随即找资料了解到,以“筷子”命名的派出所只有一家,但筷子巷全国有10多条;南昌还有一条筷子街,真正是“筷乐万家”。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又一座千亿级别的艺术品交易交流中心将拔地而起:艺术品或迎来收藏高峰
- 艺术品金融化势在必行,看不懂又错过一个风口!
- 古董认购新资产,打破艺术品发展围墙,催动产业升级
-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发展文化文物相关产业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艺术品成新风口?企业蜂拥,政策撑腰,未来已来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从“无价”到“有价”!艺术品评估担保体系如何解锁千亿文化资产密码?
- 艺术品市场 | 中国艺术品30年的崛起传奇!
- 古玩艺术品市场在调整,避免被市场淘汰要解决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