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宝”都很忙:上综艺 拍纪录片
【中华收藏网讯】近年来中国的文化自信日益增强,从不断涌现的爆品文物类影视作品就能看出一二。前几年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衍生出了同名大电影,最近正在热播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则掀起了九大博物馆的“国宝秀”,又一套全新的文物影视作品即将问世。拍摄近千件国宝文物,堪称一座中国顶级文物影像博物馆的百集文物类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将从2018年1月1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浙江的“良渚玉琮王”有幸在第一季亮相,向人们述说遥远神秘的“神之徽章”。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是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由中宣部、国家文物局、中央电视台共同实施的国家涵养工程。在25日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首映式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说:“节目打开了一条细细的门缝,让我们能一窥文物的精彩,倾听文物讲述属于它们的故事。”
为拍摄该纪录片,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50余处考古遗址,包括人头壶、陶鹰鼎、红山玉龙、良渚玉琮王、鸮尊、三星堆青铜人像、清明上河图、孩儿枕等,用国宝讲述中华文明的故事。这些代表着中国文明智慧的文物被串联成册,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基因,也是中国何以成为中国的脉络。每集5分钟的时长,短小精悍,更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传播特征。比如,在描述甲骨文这样有些晦涩的内容时,将兽片上的甲骨文形象成动画,甲骨文就成了主角,讲述起了商人的一天。
顾玉才表示,中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结果显示,全国登记的可移动文物的数量是1.08亿件,其中珍贵文件380多万件,如何让这些丰富的文物资源活起来,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成为思考的重要命题,此次的纪录片就是一次展示和传承的全新尝试。
顾玉才说,节目中没有渲染猎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避免了高冷的学术叙事,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尝试跟观众平等对话,“走近文物能欣赏到它的工艺之美、色彩之美、造型之美,《如果国宝会说话》,会帮助观众学习历史,研习美德,感悟民族精神”。
纪录片分四季播出,每季25集,第一季将于2018年1月1日起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
相关新闻
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在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文物局、国家档案局、故宫博物院、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共同主办的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项目于今年10月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杜占元指出,汉字对世界尤其周边国家产生过长远的影响,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正是其价值得到世界公认的体现。新时期要关注对甲骨文所蕴含的深刻历史文化内涵的研究与挖掘。下一步,教育部、国家语委将牵头开展甲骨文研究与应用专项工作。
我国自1997年第一次申请“世界记忆名录”,已有13份文献遗产成功入选。
为纪念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教育部、国家语委专门委托中国集邮总公司制作发行了纪念封。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中央明确提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艺术市场马上要井喷了!
 - 艺术资产的逆袭:当传世名作成为资本新锚点
 - 真品的价值将回归高位!文物局令行禁止,古董市场整治,强势出击!
 - 国内银行纷纷开设艺术金融业务,全都疯狂起来了!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新政策加持!艺术品市场或大变天!
 - 政策红利爆发:艺术品投资迎来黄金十年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北 京最新文物艺术品交易政策来啦!推动文物艺术品交易全球化!
 - 市场 | 北京率先打响第一枪!发出新政策,大力扶持艺术品市场!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文化和旅游工作提了这些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