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民安古墓确认为西晋墓 共发掘出土陶器等19件
【中华收藏网讯】2004年3月,佛冈县民安镇上岳村村民朱伟仟在建造房子挖房基时发现一座古墓,随即向佛岗县有关部门报告。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接佛冈县文广新局报告后,派员会同县博物馆对古墓进行抢救性清理。
据了解,墓葬位于佛岗县西南民安镇东北约700米处(编号FMSM1),在通向县城的公路西侧。这里原为山坡地,早年平整为耕地。墓葬为“卜”字形券顶砖室,分墓道(甬道)、前室、耳室、后室(棺室)四部分。清理时,券顶已被早年毁去不存;墓道的封门及西侧近封门处被毁、后室的东面拐角部分亦被毁、后室前半部分的铺地砖多被挖去,均应是墓葬早年被盗所致。而前室东壁和耳室的一侧则因挖房基而被局部毁损。
此墓因早年被盗扰严重,仅在墓道、前室、耳室残存少量陶器和青釉器,且多已残破;后室仅存一枚铁棺钉。尚存的随葬器物经修复观察,有陶器与青釉器两种,共19件,另有少量未能复原的陶瓷碎片。
佛冈这座晋墓出土的随葬器物不多,但墓葬形制对探讨汉晋时期墓葬结构、形式及葬俗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极有意义的实物例证;颇为丰富的墓砖纹样是当时社会风尚及其艺术水平的反映;墓砖纪铭的“建始”年号为西晋时期,是墓中随葬器物下葬年代的重要依据,为判定同期器物的年代树立了标尺,具有可资比较的考古分期意义。
经广东省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们研究确认:这是一座西晋时期墓葬,墓砖铭记“建始元年”即公元301年,为“八王之乱”之一赵王司马伦所用年号。
从墓葬形制看,佛冈这座有单耳室的砖室墓,具有浓厚的汉代遗风。广东的考古发现表明,这种墓型主要见于东汉时期,如1959年清理的韶关市郊7号墓(东汉永和三年)、1961年清理的佛山澜石6号墓、1972年清理的佛山澜石2号墓。其中以佛山澜石2号墓的墓葬形制与佛冈民安这座墓葬最为接近。
广东地区的西晋末年至东晋初年墓葬,砖室墓中的单耳室已从前室移至后室,并以壁龛形式出现,如广州黄埔姬堂西晋墓、肇庆坪石岗东晋墓,这是从东汉墓的耳室发展到晋时期的壁龛的演变过程。因此,佛冈民安这座墓葬的年代可确定为西晋时期,下葬之年即为公元301年。但该墓下葬时间为“七月”,其时惠帝已复位并改元“永宁”。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重磅!艺术品动产,已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抵押合同范本或出炉!速读!
-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艺术品市场的新时代
- 2025年中国数字藏品行业发展历程、相关政策及产业链
- 国家文物局:民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未来几年或将成民间文物翻身之年!
- 重磅!古玩界最新政策来啦,马上发生的15个大变化!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未来3年, 艺术品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 大量热钱拥入艺术品市场,古董是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重要依据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银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获通过:艺术品抵押贷款真的来了!
- 好消息!国 家文 物局明确:民间合法收藏的文物交易不受文物等级限制!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民间收藏,实现文化兴国,让艺术市场达巅峰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