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双盲临床实验”艺术展

发布日期:2017-12-25    来源:中国收藏网    责任编辑:弘仁元    阅读:1100   版权与免责声明
双盲,一个临床的实验。
                                   秦雅君

  “双盲临床实验”这个展览的名称与主要概念,缘起于我在HINI疫苗的新闻热潮中所看到的一则讯息,其中提到了一种名为“双盲试验”的药物检测方式,这个乍听即属于某种专业领域中的用语,即便在并不清楚它的实质内容之前,我仍然觉得它透露出一种强烈的神秘感与吸引力,为什么盲目或双重的盲目与极端理性的科学实验可以并置?而采用它的研究者又期望藉此获得什么解答?

  我后来在网络上搜寻到几则有关双盲试验的解释,以下节录的是维基百科的版本,双盲是科学方法的一种,目的是避免研究结果受安慰剂效应或观察者偏向所影响。在各种科学研究领域中,从医学、心理到社会科学及法证都有使用双盲方法进行实验。

  双盲试验通常在试验对象为人类时使用,目的是避免试验的对象或进行试验的人员的主观偏向影响实验的结果。通常双盲试验得出的结果会更为严谨。在双盲试验中,受试验的对象及研究人员并不知道哪些对象属于对照组,哪些属于实验组。只有在所有资料都收集及分析过之后,研究人员才会知道实验对象所属组别。(注1)

  在这段描述里面,清楚地说明了人们的「主观偏向」与「预期心理」,是如何可能在这类科学实验中影响到某种被假设确切存在的客观结果,因此,其藉由取消测试内容事先被归类的属性,来抵抗参与者的预先认知状态对于研究所欲追求结果的干扰。在了解了这个程序的内涵之后,我随即想到类似的实验是否可能应用在艺术的场域之中?

  这个冲动的背景(可能)来自我对于艺术家与其创作所怀有的一种想象与期待——藉由他∕她们的创造可以给予或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对抗或超越现实的可能,然而在实际的体验中我却一再感受到艺术家们身处与必须响应各种现实的焦虑,这显然是个令人有些感伤的处境。这个处境或许来自双重的宿命,一是历史演进程序的不可逆,一是个人生命经历的不可逆。如果,艺术家曾经在已逝去的某个时刻,怀抱着类似的理想并充满实践它的斗志,又如果,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深具价值的特质,那么,如何可能在似乎越来越难以抵抗的庞杂现实中重新获得这种可能?

  在当下的艺术世界里面,任何一件艺术作品的生产,似乎很难避免被快速地整编进一个惯性的结构之中,其以艺术家的姓名为基本单位,之下含括了学习背景(学历)、获奖纪录、展览纪录,甚至经常并不那么表面化的销售纪录等,它们总与艺术家每一个新的行动紧紧相依,于是,所有个别的创作宿命地必须与创造或延续在某个姓名之下的各种「业绩」有关。我于是开始天真地想象,如果有一个展览,在其中任何一件作品都不再属于某个艺术家姓名的延伸(无论其是众所皆知或默默无闻),而参加这个展览的创作者即能在这个设定之下,展开一个(可能是)全然不同的创作经验。这个想象伴随着一种纯情与好奇,纯情的部分在于召唤一个或许曾经在总体或个人历史上出现过的瞬间,而好奇的则是个别的创作者究竟是如何意识或回应他∕她们(或我们)周遭的现实?

  当这个实验的设计是源自对于现实的意识时,那么相关的生产似乎也必须被放回现实的情境中,才可能被突显或辨识出来。于是我进一步设定这个活动要在一个商业画廊中发生,这些作品将与大多数的艺术作品一样,在生产之后即进入展示以及(如果可能的)交易流程,只不过它们依然会在匿名的情况下,被艺术经纪人给予评鉴与定价,而这些匿名的作品与经纪人所赋予的价格,将在展览期间同时被提供给所有可能的对象,并等待着他∕她们的回应(注2)。于此,则浮现出这个计划中的另一项实验。

  当艺术经纪人、艺术品收藏者,以及更为广泛的艺术观众,实际遭遇到那些并无以艺术家姓名(以及伴随而来的个人或整体历史脉络)作为背景的作品时,他∕她们将以哪些依据来进行对它们的欣赏、分析、诠释与鉴别?对于那些「纯粹」的观众而言,这个展览或许与其它展览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但对于那些围绕着艺术家的创作,扮演着不同角色且共同建构起所谓艺术体系的「专业人士」,对于这些作品的判断,将会决定他们接下来的各种行动。换言之,在这个实验中,也渴望觉察出艺术经纪人与艺术收藏者,以至其它可能的参与者,将会以哪些路径来逼近这些除了作品本身之外别无其它的「艺术」?

  如此的设计,并非意味着我认为在所谓的艺术体系中,有着什么应然的分工与权力位置,而比较倾向于去发现这些不同的角色可能的状态以及这些状态所会引发的影响,我同时相信那里面应该有着很多我们从来无从经验的内容。

  在这个实验之中,如果我们真能作到全然的保密,那么画廊的成员与所有可能的观众,将会是真正处于某种盲目状态的参与对象。然而,当作品在被完成后依然进入现实体系的展示与交易流程,虽然艺术家在其间除了给出作品之外别无涉入的权力,然而对于后续程序的知悉,当然也可能回头影响艺术家创作时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中华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