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首位鱼骨画家:用鱼骨作画惊艳全场
【中华收藏网讯】鱼骨画《蝶谷》鱼骨材料一般要经过脱肉、净白、去腥、去味、防霉、烘干等12道工序,方可作画。
婀娜多姿的白裙女子,深邃清幽的荷塘月色……走进厦门文联艺术展览馆,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黑底白质、对比强烈的精美图画。走近一看,原来这些画都是由鱼骨、鱼鳞等材料拼接而成的,出自厦门鱼骨画第一人———林翰冰之手。
昨日,“艺术还原生命”林翰冰鱼骨艺术作品展在厦门文联艺术展览馆落下帷幕。展览展出了林翰冰近年来创作的一批独特鱼骨画作品,惊艳全场。
与友人用餐时找到灵感
林翰冰从小就热爱艺术,喜欢画画,后来如愿考上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工业设计专业。
林翰冰的艺术之路走得并不顺。毕业后,他进了鼓浪屿一家高频设备厂当普通工人。两年后,鼓浪屿开始搞旅游纪念品开发,他的艺术才能受到赏识,被调去开发旅游工艺品。
好景不长。“5年后,这家企业因效益不好解体了。”林翰冰说,之后,他辗转不定,打工挣钱养家糊口。不过,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艺术的灵感来得猝不及防。一次,林翰冰与友人用餐时,点了一条桂花鱼。“我埋头吃鱼,吃完了,再用筷子夹起那鱼骨头来看。”林翰冰说,当鱼肉都被吃干净后,鱼骨的形状清晰地呈现出来。
“好美啊,这骨头真像是一个美丽少女在拉小提琴!”林翰冰说,从那时起,他便起意要以鱼骨入画。
-鱼骨画,以鱼骨材料为原料,构图作画。常见的鱼骨材料包括鱼骨、鱼骨刺、鱼鳍、鱼鳞、鱼眼、虾须、蟹壳等,都是餐桌上寻常可见的废弃物。“鱼骨材料取自自然界,其造型、色泽、质地都具有天然的美感,所以,鱼骨画是一种自然艺术品。”林翰冰说。
收集了五六百种鱼的鱼骨
截至目前,林翰冰收集了五六百种鱼的鱼骨,共制作了1000多件鱼骨艺术品。
“早期的创作是相当辛苦的,没有钱赚,还要借钱投入,负债累累。”林翰冰说,有一段时间,他特别疯狂,为了研究鱼骨,一天竟买了几万元的鱼。“只要是没见过的鱼,再贵也要买回来。在我眼里,鱼骨比鱼肉更贵重。”
还有更夸张的。2005年,林翰冰已经创作了100多幅鱼骨画,他觉得应该让大家看看。为了办展览,他甚至卖掉了家里仅有的一套房子,可谓倾家荡产。好在,妻子一直支持他。
2006年4月,林翰冰在鼓浪屿上创办了东方鱼骨艺术馆。这是目前国内首家专业鱼骨艺术馆,也成了鼓浪屿的“地标”,每天吸引不少游客。
在林翰冰看来,鱼骨艺术变废为宝,是一门崭新的环保艺术。林翰冰说,开设鱼骨艺术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推广这种环保艺术,倡导环保观念。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重磅!艺术品动产,已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抵押合同范本或出炉!速读!
-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艺术品市场的新时代
- 2025年中国数字藏品行业发展历程、相关政策及产业链
- 国家文物局:民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未来几年或将成民间文物翻身之年!
- 重磅!古玩界最新政策来啦,马上发生的15个大变化!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未来3年, 艺术品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 大量热钱拥入艺术品市场,古董是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重要依据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银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获通过:艺术品抵押贷款真的来了!
- 好消息!国 家文 物局明确:民间合法收藏的文物交易不受文物等级限制!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民间收藏,实现文化兴国,让艺术市场达巅峰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