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画家参观慰安所旧址月余 绘制油画赠予南京
【中华收藏网讯】今年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12月13日将举行第四次“国家公祭日”。12日,法国画家克里斯蒂安·帕赫绘制的“慰安妇”题材油画捐赠仪式在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举行,捐赠的5幅画作中包括了画家本人在慰安所旧址体验感受一个月后绘制的四幅作品。
当天,帕赫将自己创作的5幅作品《南京痛苦的嘶吼》、《地狱的眼睛》、《说“不”的女人》、《体检》,以及《南京,为和平而努力》赠给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该馆执行馆长侯曙光代表陈列馆接受油画捐赠,并向帕赫颁发证书。
据介绍,此次帕赫捐赠的巨型油画《南京痛苦的嘶吼》,长1.85米、宽1.49米。记者注意到,该画作由三个部分组成。最先呈现在眼前的是画面下方比例较大的人物。左边的日本兵喝得醉醺醺地,想要奸污被黑色蒙眼布蒙上眼睛的中国姑娘。她的旁边是一个被武力挟持的女孩,正在无助地流泪;另一个女孩被日本兵残暴地拽住头发,拖向慰安所。画的中间是一个被日本兵强暴的女人,她面对这一切显得绝望又无能无力。远处是慰安所。透过窗户,可见女孩们在经历日本兵长期高强度的性暴力后精疲力竭……
帕赫告诉记者,之前自己跟很多欧洲人一样,对南京大屠杀历史一无所知。三年前在路过南京时,一位朋友告诉他,1937年,日军曾在这里制造大屠杀惨案,令他十分震惊,决定创作一幅有关这场惨案的作品。
2015年,帕赫将自己首幅反映南京大屠杀的油画《暴行》捐赠给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而此次帕赫创作的作品,则是《暴行》的姊妹篇,展现的是数十万中国妇女在日军侵华期间惨遭蹂躏的悲惨命运。“在国际社会中,韩国‘慰安妇’幸存者勇敢地站起来,表达不满,而中国人的声音却相对较弱。我希望以绘画的形式声援中国‘慰安妇’幸存者,为她们提供精神支持,为她们鸣不平。”
记者了解到,帕赫为了真实展现80年前的南京,今年9月到10月,他在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体验一个月时间。
帕赫回忆,“在这里(陈列馆)的一个月里,每天看到墙上‘慰安妇’的图片,看到她们痛苦的表情,心里感觉很沉重,很悲伤。那段时间,我都不会笑了。一到陈列馆,就会有一种压抑感,我觉得那是一个会让人不自觉哭泣的地方。所以,我几乎是一气呵成画了这几幅画,就是想向世界展示二战期间,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性暴力罪行。”
“走在今天的南京,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令人难以置信,80年前在这座城市,日军曾残忍屠杀那么多中国人。我要用画笔把当年人们所受的苦难画出来,告诉更多人!让大家为了人类和平共同努力!”帕赫说。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重磅!艺术品动产,已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抵押合同范本或出炉!速读!
-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艺术品市场的新时代
- 2025年中国数字藏品行业发展历程、相关政策及产业链
- 国家文物局:民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未来几年或将成民间文物翻身之年!
- 重磅!古玩界最新政策来啦,马上发生的15个大变化!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未来3年, 艺术品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 大量热钱拥入艺术品市场,古董是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重要依据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银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获通过:艺术品抵押贷款真的来了!
- 好消息!国 家文 物局明确:民间合法收藏的文物交易不受文物等级限制!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民间收藏,实现文化兴国,让艺术市场达巅峰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