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为何喜欢在文物上处处留痕
【中华收藏网讯】“观赏清宫的收藏,很容易在文物作品上找到乾隆皇帝品评鉴赏的痕迹。后世人对此颇有争议。他之所以这样做,是想留下一个属于他个人的品牌标识。”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处处长余佩瑾说。
作为“品牌的故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与包装艺术特展”策展人,余佩瑾着重从文物收藏与包装艺术两者间的关系,来解释清朝乾隆皇帝赏鉴、把玩文物的特点,并将其与现代人的品牌、文创理念相结合,来重新挖掘文物赏鉴的现代意义。
“无论是把诗题在画卷上、刻在瓷器的底部,还是在书画的装帧上加上‘乾隆’两个字,他都是在打造他个人的logo——‘双龙乾卦叫乾隆’。这很有趣。”余佩瑾说。
8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幕的特展,以乾隆的文物收藏与包装艺术作为展览主轴,通过18世纪的器物、书画及图书文献各类精美选件,呈现那个年代文物包装与设计的巧思,以及别具时代风格的特色新品,期望将文物背后的故事呈现给观众,并引导观众从艺术品牌的新视角认识乾隆皇帝,进一步由古知今,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品牌与现代人生活的关联。
在7日举行的特展开幕记者会上,据台北故宫博物院方面介绍,策展人意图以“现代文青的始祖”形象,来推介乾隆对文物的收藏与包装,让人们看到一个别具时代风格的“乾隆品牌”。特展分为四个单元。“打开藏宝箱”单元展出乾隆的珍品盒“百什件”,其中的藏品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第二单元“最爱古董”展示乾隆接触古物、考证用途、探寻其历史轨迹的经过;第三单元“珍藏宝贝”完整记录乾隆管理、陈设清宫文物的想法与创意;“乾隆品牌”单元则通过文物上所附印的“乾隆制造”,展现他独特的鉴赏品味及艺术风格。
在诸多展品中,春秋时期的环钮钟邾大宰钟非常引人注目。乾隆为这件春秋邾国之器配做了一只亭式木架,木架背面横梁上刻有乾隆御题诗文和“乾隆御鉴”的字样,正面亭架靠下部位是乾隆与大臣文会题咏此钟的诗句。文物与展示架风格古朴典雅,浑然一体,彼此烘托,相得益彰。
“紫檀木镶竹丝转盘格子”制作于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设计奇巧,做工精致,可根据格子的大小尺寸搭配不同玉器,高低错落,疏密有度,是乾隆时期工匠的巧思及宫廷陈设古玩的极好范例。
“乾隆真的很喜欢文物,否则很难想象一个皇帝为什么会在文物赏鉴上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余佩瑾说,今天我们用大家能够理解的品牌与文创的理念来重新认识这些文物,从优良的文化传统中衍生新的元素,“这样就可以把古代与现代、把文物赏鉴与现实生活连接起来。”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艺术品银行的准入密码:书画与钱币的价值通行证
- 收藏学问:宋代官窑鉴定五大细节
- 瓷器收藏江湖:揭秘三层收藏者的认知壁垒与生存法则
- 艺术品已成为资产,艺术收藏热潮正在富豪圈蔓延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
- 别再小看民间藏家!一场颠覆认知的文化财富革命,正在悄然爆发
- 别再小看民间藏家!一场颠覆认知的文化财富革命,正在悄然爆发
- 收藏:最高境界的品位!
- 民藏的精品由国家来买单,使艺术品真正的流动变现!
- 艺术与财富的双重奏: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艺术与财富的交响: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收藏界沸腾!《报告》获批,艺术品抵押贷款让财富“活”起来
- 收藏界沸腾!《报告》获批,艺术品抵押贷款让财富“活”起来
- 我们为什么要做艺术品收藏!?原因就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