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Ⅰ号”已出土文物21000余件套
【中华收藏网讯】宋新潮在会上指出,“南海Ⅰ号”以精彩纷呈的考古成果向世人展示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风采。此项发掘工作见证中国水下考古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是迄今为止我国最为重要的水下考古成果之一。宋建忠、孙键、姜波、Himalchuli Gurung分别发表“中国水下考古的历程”、“南海Ⅰ号的发现与研究”、“海上丝绸之路考古发现与研究”和“全球视野下的《2001水下公约》”四个主旨演讲。
“南海Ⅰ号”沉船于1987年在广东上下川岛海域被发现,2007年采用“沉箱整体打捞”方案出水,2013年启动室内考古发掘,现已完成大部分船货清理工作,目前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海Ⅰ号发掘与保护项目”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组织实施,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协同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考古发掘确认,“南海Ⅰ号”是一条满载各类货物的南宋时期沉船,残长22米、宽9米,共发现15道隔舱,属于我国古代三大船型之一的福船类型。目前,该船已发掘清理出土、出水器物包括陶瓷器、铜铁器器、金银器、漆木器、钱币、朱砂、动植物残骸、植物果核等。已出土文物21000余件套、标本2600件,其中瓷器19000余件套、金器180件套、银铤183件套、铁器84吨、铜器170件套、铅锡器85件、竹器13件,木器46件,漆器28件、石器25件、铜钱约17000枚,以及大量动植物标本、船体构件等。
“南海Ⅰ号”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信息,对研究我国乃至整个东亚、东南亚的古代造船史、陶瓷史、航运史、贸易史等有着特殊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传承提供了坚实论据。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重磅!艺术品动产,已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抵押合同范本或出炉!速读!
-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艺术品市场的新时代
- 2025年中国数字藏品行业发展历程、相关政策及产业链
- 国家文物局:民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未来几年或将成民间文物翻身之年!
- 重磅!古玩界最新政策来啦,马上发生的15个大变化!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未来3年, 艺术品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 大量热钱拥入艺术品市场,古董是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重要依据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银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获通过:艺术品抵押贷款真的来了!
- 好消息!国 家文 物局明确:民间合法收藏的文物交易不受文物等级限制!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民间收藏,实现文化兴国,让艺术市场达巅峰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