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唐人街重现20年前霓虹艺术
【中华收藏网讯】悉尼市政府20年前在唐人街安设的大型光纤艺术展品——曾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倒挂的海碗”,时隔多年终于重归“故里”。
由于当地建筑开发工程的缘故,这一名为《天堂》的拱顶状彩光艺术作品,连同原悬于唐人街德信街的部分彩灯穹顶,在2008年至2013年期间暂别唐人街。4年前,小禧街上的14盏极具东方韵味的建筑外墙彩绘灯笼重现唐人街,随之这两组彩灯艺术展品也相继回归“故土”。
悉尼市市长克罗芙·摩尔8日表示,该大型彩灯艺术品的回归受到本土居民、游客和店铺的欢迎。她说:“唐人街是很受悉尼市民和游客青睐的观光地,那里充满了勃勃生机。多彩别致的艺术品能回归本地,让人感到无比欣慰。《天堂》、德信街彩灯穹顶,以及沿街彩绘灯笼屏所展现的别具匠心的设计,为唐人街地区的街道巷里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在熙熙攘攘的城市中营造了一片宜人的环境。”
1997年,悉尼市政府首次把《天堂》悬挂在德信街与小禧街交界处,该作品由金属框架和光纤链条编织而成,位于唐人街最繁华的地段上空。德信街彩灯穹顶则为聚碳酸酯彩灯条,贯通整条德信街之上。《天堂》作品中较粗的光纤链条每小时变换一次颜色,较细的光纤链条则每10分钟就会呈现出紫、蓝、绿、黄、橘、红等色彩。与此同时,德信街彩灯穹顶的颜色则以橙色和红色交替出现在唐人街夜空,两组艺术品在每晚6点至午夜绽放绚丽光辉,并在午夜时分同时把唐人街渲染成喜庆的中国红。
来自悉尼沙利山的建筑设计师兼艺术家彼得·麦格雷格参与了本次的艺术作品回归工程。他融合中国古典建筑、神话传说、传统哲学体系等多方元素创造了这两组作品。他为艺术品的回归而感到欣慰。他说:“公众艺术旨在日常生活中创造难忘且意义非凡的瞬间和记忆。所有展品都历经了时间的考验。在这些艺术品初次亮相的年代,还没有社交媒体,也没有自拍和在线图片分享的平台,而今,所有艺术品的回归赋予其重生的机会,在完全不同的时代迎接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关注。”
据知,两组彩灯艺术展品的回归工程历时2700个小时,耗资58万澳元。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重磅!艺术品动产,已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抵押合同范本或出炉!速读!
-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艺术品市场的新时代
- 2025年中国数字藏品行业发展历程、相关政策及产业链
- 国家文物局:民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未来几年或将成民间文物翻身之年!
- 重磅!古玩界最新政策来啦,马上发生的15个大变化!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未来3年, 艺术品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 大量热钱拥入艺术品市场,古董是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重要依据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银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获通过:艺术品抵押贷款真的来了!
- 好消息!国 家文 物局明确:民间合法收藏的文物交易不受文物等级限制!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民间收藏,实现文化兴国,让艺术市场达巅峰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