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迷落入拍卖陷阱 高价换来无效鉴定书

【中华收藏网讯】当下,古玩市场上各种“局”层出不穷,一些公司打着“拍卖”的幌子,通过估高价,诱惑收藏者先做鉴定,以收取高额鉴定费,致使很多收藏家上当受骗。最近,周先生就陷入了一起这样的骗局。与展览公司几度交涉无果后,周先生诉至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要求返还鉴定费。
日前,虹口法院经审理,依法支持了周先生的诉求,返还鉴定费4万元。
古董迷听信“专家”入圈套
周先生平日里喜欢收藏各类文物,家中有数十种藏品。
某日,周先生在街上收到一张某展览公司的宣传单,这家展览公司号称有国内、国外的展览展销渠道,能够为各类藏品做推销推广,宣传单下方还附了一则收购价2000余万元的成功推介案例,看后周先生怦然心动,也想为自己的藏品寻个好价位,他觉得这家公司硬件、软件均不错,应该挺靠谱。
于是,周先生带着其中两件心爱的藏品到该公司的经营地,该公司门面气派、装修考究,展览厅里有数百件古玩、藏品,员工也有几十名,到了之后周先生觉得自己没有找错地方。
该公司的专家热情地接待了周先生,并告知周先生这两件藏品非常罕有,一件为清中期的银制青蛙莲子香薰,另一件为战汉时期的铜软提梁神兽流钮盉,两件藏品的市场价值在1600万元左右,愿意为周先生进行推介。
周先生听完心花怒放,但该专家又称推介之前必须先做鉴定,只有通过鉴定将藏品的年份、品相固定下来才会有人收购。专家告诉周先生机会难得,只要付4万元的鉴定费,一千多万元就能进入周先生的腰包。专家还承诺周先生藏品经鉴定为真,哪怕没有推介成功,检测费及服务费也会全额退还,当然如果推介成功,周先生则要支付公司适当佣金。
想想即将到手的1600万元,周先生觉得该公司的要求很合理,欣然与该公司签订了《委托检测服务合同》和附件《送检物品清单》。合同签订后,原告将两件藏品和4万元鉴定费均交付给了该公司。
收购杳无音讯证书疑点太多
一个月后,该公司给了周先生两张由境外某检测中心出具的包装精美的《收藏品鉴定书》,上面显示两件藏品的品相和年代均与专家说的相符。周先生不禁欣喜若狂,放心将藏品放在公司处,全权委托公司负责推介。
可是,几个月过去了一直都没有收购的消息,每次催问,该公司总是搪塞称正在联系买家。周先生不禁起了疑心,将《收藏品鉴定书》反复仔细观察,发现下方有一行很小的字,取出放大镜一看系鉴定机构网站,出于好奇周先生登陆了网站查询,查询之后竟发现两张《收藏品鉴定书》有诸多疑点。
此后,周先生多次与公司进行交涉,直到一年后才取回两件藏品,但是公司始终不肯退还4万元鉴定费。最近,周先生更发现该展览公司已经人去楼空,求助无援的情况下,周先生起诉至法院,要求公司返还鉴定费4万元。
判决合同无效返还鉴定费
虹口法院审理后认为,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委托检测服务合同》和《送检物品清单》中确定合同检测标的物是战汉时期和清中期的物品,《收藏品鉴定书》显示鉴定单位系境外某检测中心,而根据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无论上述物品是否属该年代真品,均需经文物进出审核机构审核,否则不得出境。而且,该展览公司没有从事委托物品进行年代检测的经营权限。因此,《委托检测服务合同》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属无效合同。根据法律规定,合同被认定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据此,虹口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展览公司返还周先生鉴定费4万元。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中央明确提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艺术市场马上要井喷了!
- 艺术资产的逆袭:当传世名作成为资本新锚点
- 真品的价值将回归高位!文物局令行禁止,古董市场整治,强势出击!
- 国内银行纷纷开设艺术金融业务,全都疯狂起来了!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新政策加持!艺术品市场或大变天!
- 政策红利爆发:艺术品投资迎来黄金十年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北 京最新文物艺术品交易政策来啦!推动文物艺术品交易全球化!
- 市场 | 北京率先打响第一枪!发出新政策,大力扶持艺术品市场!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文化和旅游工作提了这些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