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爱写字的人不会太差
【中华收藏网讯】曾国藩能成为半个圣人,不是因为天赋异禀,而是由于后天的努力。
据说这个人不仅不聪明,相反倒是挺笨,无论考学还是当官,开窍都相当晚,他从十四岁起参加县试,也是榜榜落第,接连七次都名落孙山。但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功夫不负有心人,二十三岁那年,曾国藩的命运之路突然峰回路转,这一年他中了秀才,凭借自己的勤恳努力,一路青云直上。
曾国藩在家书和日记中,无数次提到自己写字的用功,并把写字作为日课。
比如,“每日早起,习寸大字一百,又作应酬字少许”;“每日笔不停挥,除写字及办公事外,尚习字一张,不甚间断”;即使在同太平军作战期间,也能“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甚间断”。
在战斗中,他屡败屡战;在书法上,他写了又写。所以,最后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不是最能干的,而是最能坚持的。
有个段子说,曾国藩写字成癖,尤其喜欢写对联,包括挽联。他写完了死人的挽联,就给活人写。有一次他给同僚写挽联练字,碰巧那人进门撞个正着,梁子可就结下了。
曾国藩有一套理论,他将乾坤之道寓于书法,认为作字应刚柔并济。有理论作指导,有勤奋作支撑。书法里有乾坤,却不止乾坤。因此曾国藩写得辛苦,写得漂亮。
正如曾国藩认为的,磨练自己要有如鸡孵蛋般的耐心和韧性。他的一生,就是不断自我攻伐、自我砥砺的一生。因此也是不断脱胎换骨、变化气质、增长本领的一生。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二十年最大感受:民间不缺真正的藏家,但缺少理性的藏家
- 富不过三代的终结者:艺术品,正在悄悄改写中国财富传承的剧本
- 他的收藏是个传奇:用200元赚到几亿...
- 收藏界不断持续洗牌: 最后能留下的只有这些赢家
- 艺术品市场低迷是障目戏法,富人们纷纷布局艺术品收藏!
- 2025艺术品收藏大动荡!这五大危机你扛得住吗?
- 当我们谈艺术品收藏时,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什么?
- 画说收藏:书画才是收藏中的软黄金“理财选择”!
- 他们才是处在整个收藏界“金字塔”顶端的民间高手
- 文物局:建立民藏鉴定机制、探索登记交易制度
- 收藏界开始明朗了,未来谁拥有最多的精品藏品,谁就拥有最多的社会财富
- 宋代瓷器:为何让全世界收藏家垂涎三尺,备受追捧?
- 古玩艺术品市场低迷:真正的收藏家却马不停蹄购买!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