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大省”河南首次赴蒙古发掘大型匈奴墓地
【中华收藏网讯】7月19日,河南省赴蒙古国联合考古项目在郑州启动。中方考古队将与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师生一起,联合考古调查、测绘、发掘、研究和保护蒙古国高勒毛都2号墓地,合作完成“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考古研究项目。此次联合考古是河南省第一次境外考古。
在古代北方匈奴与汉朝或战或和、书写一段段波澜壮阔历史画卷的两千多年后,由中国文物大省河南省组建的首支境外考古队19日赴蒙古国,对一处大型匈奴贵族墓地进行考古,和蒙古国同行一起探寻两汉时期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互动交流,保护文化遗迹。
河南省赴蒙古国联合考古项目当日在郑州启动。中方考古队将与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师生一起,联合考古调查、测绘、发掘、研究和保护蒙古国高勒毛都2号墓地,合作完成“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考古研究项目。
这一墓地位于蒙古国中北部后杭爱省境内、后杭爱山北麓,墓葬总数超过400座,由数十个墓群组成,每一个墓群均包含一座主墓和数量不等的陪葬墓。
被蒙古国学者认为是公元前后匈奴国王墓的1号墓葬群,是该墓地中规模最大的,也是目前蒙古国境内同时期墓葬中规模最大的。此前,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持续10年对其进行考古发掘,清理了1座大型主墓葬和20余座陪葬墓,出土保存完好的汉代马车、玉璧、玻璃器、金银器、铁器、陶器等遗物。
“两汉时期,匈奴与汉王朝或战或和,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中方考古队执行领队周立刚说,“这一匈奴国王墓中出土的汉代马车,是汉王朝赠与的。玉璧和一部分铁器、陶器,也是典型的汉代中原文物,玻璃器虽然是罗马器物,但可能也是通过丝绸之路经中原传过去的。”
匈奴是一支活跃在古代北方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兴盛于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至公元二世纪,对于中国和世界历史都曾产生过巨大影响。
周立刚介绍说,与已发掘的匈奴国王墓一样,该墓地的其他墓葬群也由主墓和陪葬墓组成,大部分遭到不同程度盗扰。主墓为典型的积石墓,墓室上部由积石砌成方形平顶石台,暴露于地面1米至4米不等,长方形斜坡墓道边缘有石块标记,部分主墓还有石块砌成的祭祀遗迹。
受地形和技术手段限制,该墓地目前尚缺乏详细的测绘资料和影像资料,各个墓群的具体年代和文化属性也尚需做进一步考察、分析,此前发掘出土的文物也未做系统整理、修复。
据了解,该项目是在河南省文物局支持下,中蒙双方经过一年多考察、洽商后达成协议的。根据协议,联合考古队伍由中蒙双方组成,其中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中方考古队。
周立刚表示,此次联合考古是河南省第一次境外考古,计划投入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力量,如采用低空摄影和航测测绘技术,制作墓地分布三维模型,同时测绘附近几处大型遗迹,协助蒙方建立遗迹分布数字化数据信息库。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中央明确提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艺术市场马上要井喷了!
- 艺术资产的逆袭:当传世名作成为资本新锚点
- 真品的价值将回归高位!文物局令行禁止,古董市场整治,强势出击!
- 国内银行纷纷开设艺术金融业务,全都疯狂起来了!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新政策加持!艺术品市场或大变天!
- 政策红利爆发:艺术品投资迎来黄金十年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北 京最新文物艺术品交易政策来啦!推动文物艺术品交易全球化!
- 市场 | 北京率先打响第一枪!发出新政策,大力扶持艺术品市场!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文化和旅游工作提了这些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