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玩石,戏称“石痴”
【中华收藏网讯】生活中,有人喜欢垂钓,有人醉心书法,有人青睐旅游。黄幸生的爱好却与众不同:玩石。
黄幸生今年72岁,在石璜镇经营着一家家电修理部。他与石的情缘,还得从30年前说起。大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天,他去溪江里游泳,洗手时发现脚下有一块外表光洁、色泽晶莹的卵石,就好奇地带回家,不时拿出把玩,自此与石头结下不解之缘,被家里人戏称“石痴”。
说老黄是“石痴”,并不为过。他的家里,从卧室到厨房,摆满了千奇百怪的奇石,好似“石头宴”;拣来的石头中,还有罕见的蜂巢式的木化石和生物化石,对研究当地地貌及历史有很高的价值。他的店内,摆设的也是千姿百态的奇石和根雕作品,熠熠生辉,好似一个石头大世界,路过的行人往往会驻足观赏一下这别具一格的店面。
因为爱石,因为热爱大自然,老黄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对奇石的寻觅中。一年四季,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炎炎烈日,只要一有空闲,他便独自去山上、河边、溪江觅拣奇异的卵石。后来,他干脆上午在店里干活儿,下午就骑着自行车去溪江里挑拣石头,每拣得一枚好石,便如获至宝,乐不可支。当然,老黄的“觅宝”之路,有乐也有苦。记得10多年前的一个大年三十,他独自骑着自行车一路前行,再坐船进入一个江中小岛寻石。因地处偏远,又逢除夕,返回时已不见船只踪影。看看四周寂静一片,无奈,老黄只有顶着冰冷的江水游泳返回。骑车到家时,全家都在等他吃年夜饭了。
对奇石怪石,老黄自有他的一番见解,“奇石出自天然,鬼斧神工,历经千秋万年,不经人为加工,这是奇石的鲜明特点,因此更显珍贵。独一无二的特性也决定了任何一块奇石都是不可再生的孤品,自然界里绝找不到一模一样的第二件。”
现在,有价值的奇石少了,老黄在觅石赏石的同时,又在大自然中寻觅腐朽树根制作根雕。他说,根雕与石头艺术相通,根雕就地取材,追求原汁原味的自然美,作品顺其自然。现在他已创作出100多件根雕作品,其中鸟类型作品占了七成。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国家为艺术品投资“开绿灯”
- 2025开启艺术品市场黄金时代,下一个五年,你准备好了吗?
- 重磅!艺术品动产,已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抵押合同范本或出炉!速读!
-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艺术品市场的新时代
- 2025年中国数字藏品行业发展历程、相关政策及产业链
- 国家文物局:民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未来几年或将成民间文物翻身之年!
- 重磅!古玩界最新政策来啦,马上发生的15个大变化!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未来3年, 艺术品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 大量热钱拥入艺术品市场,古董是衡量自己的经济实力重要依据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银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获通过:艺术品抵押贷款真的来了!
- 好消息!国 家文 物局明确:民间合法收藏的文物交易不受文物等级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