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价值上亿 馆长,却因债务危机沦为“老赖”
【中华收藏网讯】“这张是明代黄花梨,可以值5000万以上,是国家二级文物;这一件是国家一级文物,可以这么讲(价值)过亿人民币,你们可以拿走,拿走抵债,欠债还钱。”6月27日上午,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在执行涉同一人的多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中,对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被执行人胡某依法发出搜查令,对他的住所进行了搜查。57岁的胡某是当地一家民间博物馆的馆长,搜查期间,他介绍自己的藏品时如数家珍,动辄“5千万”、“1个亿”“2个亿”……
欠数百万未还,博物馆馆长住所被搜查
记者从润州法院获悉,上述案件申请执行人共有9位,涉案标的达452万余元。据申请人高某介绍,胡某因经营公司需要于2013年4月向其借款40万元,借款期限一年。借款到期后,胡某未归还借款。高某遂诉至法院,法院依法判决胡某支付借款本金40万元及相应利息。
申请人张某与胡某系朋友关系,在诉讼中与胡某达成调解协议,由胡某一次性归还借款20万元。
但无论是法院判决还是达成调解的案件,胡某均未履行还款义务,他因此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在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在向胡某发出执行通知书的同时,多次做胡某的思想工作,争取其主动履行法律义务,并对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但效果甚微。为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法院决定发出搜查令,对胡某住所及其财产地行隐匿搜查。
27日上午8时多,该院组织执行干警、法警约60余人到胡某家,在宣读搜查令后,依法对他的住所进行了搜查,整个搜查过程进行了拍照和摄像。
记者目睹了整个搜查过程。据胡某透露,他的欠债远不止452万,他自己本来不差钱,“一生挣了2个亿”,为在东吴路铁瓮城遗址附近投资建养老院,他在民间借了1700万,当时承诺的年利率相当于36%到60%不等,如今外债达到了5000多万。后因手续等问题,养老院不能如期经营,胡某的资金链断裂。
介绍藏品时动辄上千万,为“撑门面”戴150元假表
搜查中,执行人员发现,胡某是一名古玩爱好、收藏者,家中还设置了民间博物馆,馆内摆放了青铜、瓷器、字画等藏品。作为这家免费对外开放的博物馆馆长,胡某自称,该馆的估值达到了17亿元人民币,并指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法院的人可以将藏品拖走。在搜查期间,他还主动介绍自己的藏品,动辄“5千万”、“1个亿”“2个亿”……
不过,胡某暂时无法出示馆内大量藏品的价值评估报告,这些物品也不方便买卖,他因此深陷窘境,自己声称已经“山穷水尽”,甚至连正常的家庭开支都没法满足。
值得一提的是,搜查开始前,执行人员当着胡某的面核对了债主所列财产清单,结果在念到一对金表时,他激动了起来,并声称这是“水货”,是前段时间才买的,当时花300块钱买了一对,还有一条200元的假手链,没想到债主连这个信息都掌握了。记者问他为啥要戴假货,他回答这是为了撑门面, “真的(金表)没有了,卖掉了,我现在来人不要撑门面吗?这么大博物馆的馆长……”
记者发稿前获悉,对搜查到的多枚民国钱币、纪念币、高档实木沙发等物品,法院工作人员当场制作扣押财产清单;对搜查到的疑似古玩财产,法院制作了相关笔录,告诫胡某维持原状。
如何对待上述疑似藏品?此次搜查行动的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确认它们是否属于胡某私人财产以及财产是否可以流转,财产的性质、价值等问题,随后再依法处置。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这些银行收购艺术珍品!这些企业都在市场上搜刮艺术品,用来抵抗通货膨胀!
- 藏家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未来古玩行业将向这个方向发展!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
- 艺术是一种人格参与,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较量的是修养!
- 文物法修订草案敲定:允许民间文物交易 准许外资拍行进入
- 紧急提醒!2025艺术品市场红利来袭,入场攻略在此
- 重大信号!国家强势入场,艺术品变现黄金时代已来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收藏品 实现文化兴国 三大改变让艺术市场达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