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余张60多年前招贴画晋升为文物
【中华收藏网讯】昨日,记者在重庆市第一次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暨第八届重庆文化遗产宣传月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第一次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历时4年多,于2016年底全面完成。结果显示,全市国有收藏单位165家,登录可移动文物1482489件,其中新发现新认定文物155576件,珍贵文物总数42172件。
本次普查自2012年10月启动,2016年底结束,涉及到10多个行业和领域,通过普查,基本摸清我市国有可移动文物家底。
从区域分布看,渝中、沙坪坝、北碚、万州、巫山、丰都等6个区县文物登录数量超过5万件。从文物类别上看,我市国有可移动文物在35个文物类别中均有分布,古籍图书、钱币、标本化石、陶器、瓷器5个类别数量最多。从文物级别上看,全市登录珍贵文物总数42172件(占比2.84%),其中一级文物2375件,二级文物5784件,三级文物34013件。
市文化委副主任、市文物局局长幸军表示,全市尚有1.6万件文物需要修复,占珍贵文物数量的38.5%,力争2020年前为所有的珍贵文物配备柜架囊匣,利用普查数字化成果,建立资源共享机制,适时公布符合公开条件的2万件文物信息,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
据介绍,第八届重庆文化遗产宣传月活动将于今日启动,共策划推出惠民服务、走进文化遗产、专题展览、文化遗产讲堂、民间交流、文博创意、振兴中国传统工艺、宣传推广等9大板块200多项活动。该活动将持续到6月10日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将举行故宫南迁文物存放点南岸安达森洋行修缮开工仪式,同时还举行故宫学院重庆分院授牌仪式。
新发现新认定文物:
1、《张文襄公电稿》
在此次普查中,沉睡在重钢集团档案室的一套出版于民国七年的珍贵刊本《张文襄公电稿》,已被鉴定为珍贵文物。全套电稿共计32册、66卷,出自晚清朝廷重臣张之洞之手,“文襄”乃其谥号。这套册子主要记载了从洋务运动兴起之初到汉阳铁厂起步、发展的情况,是我国民族工业复兴的一个见证,是洋务运动发展的记录,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2、白鹤梁题刻拓片
在此次普查中发现,三峡博物馆现藏有白鹤梁题刻的拓片。其中一份《申状题记》中将历史上“悬疑”的唐朝涪州刺史郑令珪的身份交代清楚了。拓片清晰地记录着年份以及刺史郑令珪的名号:“据左都押衙谢昌瑜等状申:大江中心石梁上,上有古记及水标,有所镌石鱼两枚……即年丰稔,时刺史、州团练使郑令珪记。自唐广德元年甲辰岁至开宝四年岁次辛……”
3、60多年前招贴画
在本次普查中,三峡博物馆一批沉睡了60多年的宣传画(又称招贴画)从库房中被“唤醒”。它们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宣传农村、城市生活风貌的画作,其中甚至有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家之作。这批宣传画足有600余张,已全部晋升为文物,并归档在案。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艺术品金融化势在必行,看不懂又错过一个风口!
- 古董认购新资产,打破艺术品发展围墙,催动产业升级
- 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发展文化文物相关产业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艺术品成新风口?企业蜂拥,政策撑腰,未来已来
- 2025-2035中国古玩市场前景究竟如何?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重磅新规!古董流通全面解禁,文物交易迎来新时代
- 从“无价”到“有价”!艺术品评估担保体系如何解锁千亿文化资产密码?
- 艺术品市场 | 中国艺术品30年的崛起传奇!
- 古玩艺术品市场在调整,避免被市场淘汰要解决两个问题
- 市场新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