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封:曾被忽略的小众藏品
【中华收藏网讯】西宁藏家谢海宁先生有一本厚厚的册子,里面收集了一百多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信封。
打开谢先生的册子,记者看到,里面的信封是按题材分类排放的,足足有二十多页。这些信封上的绘画有仕女图、岳家将、杨门女将、红楼梦、年画、祖国风光、武术、花卉、徐悲鸿画马等近二十种,不仅题材丰富,制作也十分精美。
小众收藏无意间成了规模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各地掀起了集邮热,很多人热衷于收集邮票和实寄封(寄过的信封加邮票)。而同为邮品的信封却被集邮大军冷落,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受到重视。
谢海宁先生也是集邮大军中的一员。当时他为数不多的闲钱,几乎都用来购买了邮票。但慢慢的,谢先生发现信封上的绘画很漂亮,而且很多是成系列的。所以,他就在省城市场购买了几个。“也没把信封当成主要的收藏,但后来买得越来越多,就想把成系列的信封集齐。”在这样的念头下,谢先生收藏的信封越来越多,很多单个的信封也都凑成了系列。
而这个当初心血来潮的举动,却让谢先生有了持续十几年的爱好,也让他成为省城为数不多的信封收藏者。
十竹斋凸版:信封中的珍品
在谢先生众多的信封中,有二十个十竹斋凸版印刷信封,题材为青铜器和山水,是信封藏品中的珍品。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历史源远流长。明代后期,以胡正言的十竹斋代表的印刷作坊将多色套印技术推向顶峰。多色套印技术集绘、刻、印于一体,颜色绮丽,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谢先生拿起一沓青铜器题材的十竹斋凸版信封,鼎、鬲、樽等青铜器,色彩逼真,画面上的铜绿也清晰可见。摸上去凹凸不平,立体感十足。
山水题材的十竹斋凸版信封也十分有趣,水波、落叶、扁舟等景物,不仅颜色丰富,立体感也很强。从中不仅可以感受到十竹斋信封精湛的绘画,还能领略其印刷上的工艺。
描金彩绘中的中国情调
谢先生收藏的信封中,最多的是人物画题材的信封。这些信封的绘画技法十分精湛,不管是威风凛凛的岳家将、杨门女将,活泼可爱的舞蹈儿童,还是身手矫健的习武者,都形态逼真,表情自然,还有一些用了描金技法,让绘画呈现出金碧辉煌的特点。
谢先生拿起一个“麻姑献寿”图案的信封给记者看,上面人物的绘画非常细致,头发清晰可见,表情自然,服饰的褶皱等十分顺畅,而服饰上的描金技法,让整个人物散发出金光,增添了神圣、吉祥的气氛。
见证邮政编码诞生的历史
观察谢先生的信封,会发现有些信封上有邮政编码填写框,而有些则没有。谢先生解释,那是因为中国邮政编码的演变导致。
“为了便于邮件的分拣,提高邮件投送效率,我国从1974年开始了邮政编码的研制,经过试点后,1980年7月1日开始正式在全国推行。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推行工作全面停止。直到1986年,全国邮政工作会议决定重新在全国推行邮政编码。” 谢先生说,那些印有邮政编码填写框的信封,基本都是1986年之后生产的。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几年:哪些瓷器或会被市场看好?
- 古董市场货源危机已来临,手上的藏品可要藏好了!
- 这些收藏经验,都是无价之宝!
- 好好收藏吧!古物有灵性:迟早会给你带来吉祥好运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2025 收藏大变局:经济越低迷,越要重仓这 3 类藏品!
- 进入年中,艺术收藏迎来一波新高潮!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民间收藏的一线生机究竟在何方?
- 当代艺术品收藏:为什么说未来价值值得期待?
- 开放民间收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 收藏界“黑马”现身:1分纸币逆袭成“金疙瘩”,3.45万成交引热议
- 国家要让文物活起来:藏家也该盘活自己的藏品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