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青铜壶与汉代青铜壶的区别
【中华收藏网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业的产生,开创了青铜时代的文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它以品类繁多,造型精致奇特,纹饰严谨逼真,铸造技术先进完美而闻名于世。青铜器制作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个时期的风格特征,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以奇丽厚重古朴典雅著称于世,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器则具有制作灵巧、纹饰活泼多变的新特点。

图1.2
壶。盛酒器,亦可盛水。《仪礼·聘礼》:“八壶设于西序。”注:“酒尊也。”《周礼·挈壶氏》:“掌挈壶以令军井。”注:“盛水器也。”殳季良父壶铭:“用盛旨酒。”伯陭壶铭:“用自作醴壶。”都十分清楚地说明了壶在青铜礼器组合中的用途。青铜壶的制作上起殷商,下至秦汉,商代前期方壶较少见,随着时代的变迁,形制也不断变化。
壶的形状多是长颈、圆腹,侈口状似以瓠形而仿制,所以在《毛传》中又有“壶,瓠也”之说。其实壶的形状多种多样,不仅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还有贯耳形、蒜头形等。形制也因时代不同而变化,大体说,商代壶多扁圆形,有贯耳。西周壶多长颈、圆腹,有盖,兽耳衔环。春秋壶多扁圆,椭方,长颈,常以伏兽为耳,莲瓣为饰。战国和两汉的壶又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战国蟠虺纹铜壶(图1、2):通高32厘米,口径10.2厘米,底径13.6厘米。子母口,圆口高颈,颈稍侈,溜肩鼓腹,圈足。盖微凸,有四钮,盖面饰有交汇蟠虺纹,云雷纹填地。颈有四钮圈,肩上饰对称兽头铺首衔环双耳,以活络为提梁,自颈部向下饰有六道宽弦纹,弦纹中间饰有蟠虺纹,圈足浅矮。清晰而精美的蟠虺纹环绕整个壶身,每组间以云气纹相连接,排列有序,疏密有致,线条流畅,有着浅浮雕的立体效果。整器造型古朴,纹饰精美繁密,是战国时期壶的典型风格。
螭是一种没有角的龙,虺是一种小蛇,都作卷曲盘绕的形象,四方连续的构成方式组成大面积的装饰,没有凸起主纹,在青铜器表面组成犹如锦缎般繁密的图案。前人习惯上将青铜器此类纹饰中,形体较大的称作蟠螭纹,形体较小或屈曲较自由的称为蟠虺纹,实际上都是龙、蛇一类。这类纹饰的流行与当时的青铜器铸造工艺采用印模方法有关。这种方法是在制作泥胎时,以设计好的单元图案模子连接压印而成,为了保证图形的周密完整,需要有精确的设计与计算。

图3
汉代弦纹青铜壶(图3):该壶通高30.4厘米,口径11.8厘米,底径13.4厘米。长颈、圆腹、高圈足,壶口稍有外侈,壶肩两侧缀有双铺首衔环耳,腹部饰有三组凸弦纹。造型简单大气,端庄厚重,是汉带早期壶的典型风格。
通过对战国和汉代的铜壶对比可知,汉代铜壶一般比战国壶口侈,腹大、圈足高,战国壶比汉壶多纹饰,另外战国壶的铺首多呈方形,而汉壶铺首却呈长方形。这两件青铜壶,器型大气优美,端庄厚重,纹饰古朴神秘,繁复而华贵,不仅体现了青铜制作的精湛技艺和高超水准,更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代表之作。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艺术品抵押贷款开始实施,让一部分藏家先富起来!
- 六部委新政策激活收藏市场,民间藏家迎来黄金时代!
- 真正的收藏家玩收藏:第一关要经得起别人说假
- 上海试点破局:文物收藏市场从“乱象丛生”到“活力迸发”
- 文化部“艺术银行”:用数据告诉你,艺术咋走进咱们的日常?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
- 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中国藏家注意:懂收藏的人,未来更富有?
- 收藏界正不断地持续洗牌,能留下来的只有这类玩家...
- 在贪婪与敬畏之间:收藏市场的生死局与修行路
- 别再瞎跟风玩收藏了!这4类人群戳中90%藏友,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 收藏家为何痴迷至深?他们不怕贫穷,只怕失去心中的珍宝
- 好东西:就是越放越值钱!
- 哥窑成谜:为何市场却越卖越贵?
- 为何藏友说:99.99%的藏家玩不了南宋官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