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发现多只明代青花瓷碗
【中华收藏网讯】近日,宣州区水东镇祁梅村村民徐先明在疏通沟渠时,发现30多只碗,看着不像是现在的东西。文物部门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后,徐先明将这些碗交给了文物部门工作人员,据鉴定这些碗是明代民窑制作,完整的共有30只,破损的有10只左右,共分为5种不同类型,其中大部分碗的碗底还刻有汉字。文物部门工作人员随后给徐先明带去了荣誉证书和奖金。

村民疏通沟渠发现多只古碗
4月初的一天,宣州区水东镇祁梅村附近的一处工地正在施工。挖掘机先将土地上挖出深深地沟渠,徐先明和别的村民再对沟渠进行清理,并种植树木。
徐先明跳到沟渠里清理浮土时,突然发现沟渠边的一处地方有着一些碎瓷片,徐先明把碎瓷片趴开后,发现里面还有不少完好的碗。
“当时碗摆放的形状就像是洗好后摆放在竹篮子里面一样,头尾连着放成了一个圆形的圈。谁也没想到可能是古代的碗,就是觉得很好玩,带回了家里。”
在徐先明的带领下,穿过一段刚刚修整好的河岸,就看到一条半米深的沟渠,徐先生指着沟渠边的一处小坑告诉记者,这就是发现碗的地方。“还好大部分碗都埋在沟渠的外边,否则挖掘机一铲子下去,碗差不多就都碎掉了。”附近的一位村民感叹道。
在徐先明发现碗不久后,宣州区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就赶到了现场,并从他家里带走了几只不同形状的碗进行鉴定。最终鉴定结果是这些碗无论是从器型还是纹路来看,应该都是明代时期民窑的青花瓷碗。
碗底刻有“洲”“淦”等汉字
在完整的30只碗中,主要分为5种不同的类型,其中一种纯蓝釉质的碗虽然最小,但是颜色最为好看,瓷质也显得最为细腻。还有一种浅蓝色的碗,虽然稍显粗糙,但是外壁上的山水画颇有神韵。
“从碗摆放的形状和对周围地形地貌的观察来看,此处应该是一个古村落的遗址。”宣州区文物局负责人康明祥告诉记者,他们在现场还发现了不少破碎的瓷片和断砖碎瓦,可以初步判断此处有人类生活的痕迹。
记者注意到,这些碗的碗底还刻有“洲”“淦”等汉字,其中部分碗底的刻字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有些模糊不清。
为什么碗底大多都会有刻字呢?康明祥告诉记者,这些是以前村落里的一种习俗。“古代往往一个村的居民都是一个姓,如果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会找隔壁邻居借用碗筷,于是大家都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碗底,方便分辨。”
而从发掘这些瓷碗时的情况来看,这些碗应该是使用后摆放在竹篮等处进行保存。在此处发现了摆放整齐的碗,很有可能使村落遭遇到天灾人祸,导致村民来不及带走村落就被毁,最终导致了这些碗埋在了地下数百年之久。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中央明确提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艺术市场马上要井喷了!
 - 艺术资产的逆袭:当传世名作成为资本新锚点
 - 真品的价值将回归高位!文物局令行禁止,古董市场整治,强势出击!
 - 国内银行纷纷开设艺术金融业务,全都疯狂起来了!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新政策加持!艺术品市场或大变天!
 - 政策红利爆发:艺术品投资迎来黄金十年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北 京最新文物艺术品交易政策来啦!推动文物艺术品交易全球化!
 - 市场 | 北京率先打响第一枪!发出新政策,大力扶持艺术品市场!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文化和旅游工作提了这些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