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村庄惊现大量袁大头 村民疯狂挖宝
【中华收藏网讯】近日,一则“赣县长洛乡惊现大量银元,引发村民哄抢。”消息刷爆了赣州人的朋友圈。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上长洛乡副乡长刘江及长源村支部副书记黄国祥,“此事属实,不少人还从外地专程赶来,加入‘淘宝’的队伍,挖了有四、五天,共挖出236枚银元。”

10岁女孩河边玩耍发现不少银元
据长源村支部副书记黄国祥回忆,事情大概发生在4月9日上午,“今年村里开始扩建公路,当时挖机师傅正在挖土,有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带着一个7岁左右的小孩在河边玩,就发现了‘袁大头’银元,觉得很漂亮,就捡了一些带回家。”
据了解,两个小孩共捡了20多枚。“带回去后,家长认出了这是花边(银元俗称),这下不得了,事情被迅速传开。”黄国祥说。
五六百人“淘宝” 每天只睡三小时
记者了解到,银元发现的地点为赣县长洛乡长源村下西山组,“当知道这儿有银元之后,人们的状态可以用‘癫狂’来形容,每晚都挖到凌晨2点,早上5点又举着手电筒来继续挖。”
甚至,有赣州市及附近过往群众都纷纷加入了“淘宝”队伍,从9日发现银元以来,没日没夜共挖了四、五天,“地下都挖得很深。”
长洛乡副乡长刘江向记者介绍,参与到“淘宝”中的有五六百人之多。“我们怕哄抢会出现安全事故,紧急联系了派出所民警在现场维持秩序,所幸在这过程中没有出现打架斗殴恶性事件。”

村民迄今已挖出236枚“袁大头”
“经过粗略、保守统计,一共挖出236枚‘袁大头’银元,每枚重量大约为27克,为民国三、九年造居多。”长洛乡副乡长刘江向记者介绍。
记者从被爆出的图片中看到,‘袁大头’银元头像图案清晰,上面刻有“中华民国九年造”的字样。
据介绍,当地有经验的村民通过听声音、看外形、称重量、定成色等方式对挖出的这些“袁大头”银元进行真假鉴定,“从色泽、重量等各方面来看,应该都是真的。”长源村支部副书记黄国祥说。
出土“袁大头”总价值或突破十万元
据了解,“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它是中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银元品种,也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记者发现,根据铸造年份、品相成色、存世量及流通程度不同,银元价格在几百元到万元不等。
目前,市场常见的民国银元“袁大头”最多的三个品种是民国三年、九年和十年铸造的。
4月17日,记者咨询了多家拍卖行,他们给出的中华民国三、九年袁像壹圆的价格在600元至5000元之间不等。经过粗略计算,这挖出的236枚银元价格至少在10万以上。

这些文物是否要上交国家?
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被挖出的这236枚银元,到底是归村民所有还是必须上交国家呢?
对此,长洛乡副乡长刘江回应称,“好多村民将挖出来的银元都藏起来了,本来我们是想邀请文物方面的专家,将这些文物集体保护起来的,但现场形势实在太复杂混乱,目前文物部门也还没有介入。”
记者查阅相关法律条文发现,在《文物保护法》中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对于老百姓可以收藏的文物,《文物保护法》也做了规定,“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祖传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文物的所有者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可能有人会问,那么这些从村民居住地附近挖出的银元,到底属国家所有还是属集体所有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界定。不过《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
有网友认为,比起文物的市场价值,其科研价值和历史价值更为重要,所以应该交由国家保管更合适。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艺术资产的逆袭:当传世名作成为资本新锚点
- 真品的价值将回归高位!文物局令行禁止,古董市场整治,强势出击!
- 国内银行纷纷开设艺术金融业务,全都疯狂起来了!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新政策加持!艺术品市场或大变天!
- 政策红利爆发:艺术品投资迎来黄金十年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北 京最新文物艺术品交易政策来啦!推动文物艺术品交易全球化!
- 市场 | 北京率先打响第一枪!发出新政策,大力扶持艺术品市场!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文化和旅游工作提了这些要求
- 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文化艺术品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
- 国家战略视野下:艺术品如何成为未来储备资产的核心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