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文物“活起来”,飞入寻常百姓家?
网络配图
【中华收藏网讯】朝珠耳机、“雍正御批”胶带、顶戴花翎官帽防晒伞、“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折扇……这些萌味十足的故宫文创产品,已成为当下年轻人喜欢的潮物。这些小巧玲珑、实用方便的小纪念品,既是人们互通交流的礼物,也是故宫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简直就是可带走的故宫。如何让文物“活起来”,飞入寻常百姓家?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尝试可谓成功,其系列文创产品备受热捧,便是明证。
时至今日,大量的文物都是身居“庙堂之高”,以一副“正襟危坐”的面孔示人,让人难以亲近,更别说提起兴趣深入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了。而故宫博物院利用“萌”这一创意,通过开发一大批新鲜有趣的文创产品,成功吸引了受众的目光,还顺带把故宫厚重的文化传播开来。
想让文物“活起来”,就不能只让文物隐藏在深宫里、摆放在案台上、端坐在基座上。与故宫文创产品受热捧相比,不少景区、博物馆等所销售旅游纪念品,过于同质化、缺创意,令人感觉大煞风景。故宫“脑洞大开”,不仅给民众带来了精致、富有内涵的文创产品,还为其他博物馆的文化产业转型提供诸多启发。当文物以轻松时尚又极具文化韵味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人们就会发现,文物所承载的厚重文化也可以变得轻盈、生动起来。开发文创产品,就是实现这一转化的方式之一。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对于文物,我们不仅要沿袭传统惜之、爱之,更要让文物“活起来”,告别单调和僵化,走向丰富和灵动。这不仅能使博物馆展览功能和教育功能得以延伸、焕发新春,还可让文物所承载的厚重传统文化实现活化传承,激活历史文物资源的生命力。
还应看到的是,文化产业的转型,显然不能靠创意的简单复制,而要有观念上的变革。比如,应注重结合地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否则,“朕就是这样的汉子”的折扇,到了少林寺,摇身一变写上“老衲就是这样萌”,这样的文化创意,就是肤浅的、不可持续的,难以引起受众的共鸣。同时,文创产品若过度卡通化、娱乐化,也可能会让人曲解这些文博物品原有的文化价值,从而导致一些文创产品呈现出与文物本身价值脱轨的趋势。根植传统、紧扣流行,才能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
去年,国家相关部门下发意见,意在推动文化文物单位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鼓励各地系统梳理馆藏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和沿袭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搞些新创意,接点地气,不仅不会损害文明肌理、冲淡文化氛围,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传播效应。
眼下,省内各类博物馆,不妨也尝试“脑洞大开”,吸纳更多人的智慧与创意,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在传播历史文化的同时,让人们切实感受到欢乐趣味、美感实用,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让传统文化更有味。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文化艺术品行业:政策护航,迎来黄金发展期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国家扶持艺术品变现:艺术品交易流程和方式,已经出来!
- 艺术品卖不掉、估不准、不敢押?破解困局的方法终于来了!
- 国 家:艺术品市场到2025年,要做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先看先知!
- 2025弘仁元春季艺术品拍卖于04月27日(上午9:30开槌)
- 北京成为第一个艺术品变动产的试点城市!艺术品市场要腾飞了!
- 艺术是一种人格参与,玩的是精神,拼的是文化,较量的是修养!
- 文物法修订草案敲定:允许民间文物交易 准许外资拍行进入
- 紧急提醒!2025艺术品市场红利来袭,入场攻略在此
- 重大信号!国家强势入场,艺术品变现黄金时代已来
- 国家文化战略:鼓励收藏品 实现文化兴国 三大改变让艺术市场达巅峰
- 未来十年收藏市场:艺术品将迎来新的繁荣高峰!
- 艺术品市场正在转变:再不知道艺术品资产化,就是跟不上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