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冯其庸告别仪式举行
【中华收藏网讯】1月22日,中国文化学者、红学家冯其庸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2月5日,冯其庸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记者临近10时来到八宝山殡仪馆,现场已有数百人排队等待,前来送别。
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1924年2月生于江苏无锡县前洲镇。他生前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理事、《红楼梦学刊》主编等职。
他一生著作等身,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论庚辰本》《梦边集》《秋风集》《瓜饭楼钞庚辰本石头记》等专著,并主编《红楼梦》新校注本、《红楼梦大辞典》等书。
记者看到,送别现场摆满了悼念的挽联、花圈。礼堂门前两侧悬挂着叶嘉莹先生手书的挽联,上书“瓜饭记前尘中道行宽写梦红楼人共仰,天山连瀚海西游乐极植莲净土世同钦”,落款为“叶嘉莹 敬挽”。

礼堂内外摆放着冯其庸先生学生手书的挽联以及各研究机构、协会等送来的花圈。记者注意到,作家金庸、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红学家李希凡、演员六小龄童等都献上花圈。
上午10时30分,前来悼念的人们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进入礼堂悼念。礼堂内,前来悼念的民众向冯其庸遗体致哀,不少人失声痛哭。冯其庸家人站立一旁,面色凝重,与来宾一一握手。
回忆起与冯其庸先生的接触,红学家周思源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坦言,自己曾“得到冯其庸先生的不少帮助”。“后来出版第一部红学专注《红楼梦魅力初探》,就是他给我题的书名。”
他告诉记者,冯其庸先生本人对红学研究的贡献很大。“他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参与校注了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的本子。这个本子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个本子,不光是采取了各个本子的长处,最重要的是有非常详细的注释,这是过去从来没有,后来也难以做到的。因为他把全国当时最有名的专家几乎都调在这个组里。”

此外,周思源也谈及冯其庸在红学之外的成就。“冯先生本人的文化修养都非常高,这是我们七八十岁的这一代所比不上的。他的旧体诗词写的非常好;他的书法非常棒,也是有名的书法家;他的绘画、摄影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他对汉代文化,特别是对汉墓砖像画石研究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像冯先生这样老一辈文化人的传统文化功底是值得后辈学者学习的。”他说。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最新《文物保护法》带来的中国古玩市场6点巨大变化,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 2025年风口:艺术品从世界格局到家庭财富,文化财富浪潮将至!
 - 中央明确提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艺术市场马上要井喷了!
 - 艺术资产的逆袭:当传世名作成为资本新锚点
 - 真品的价值将回归高位!文物局令行禁止,古董市场整治,强势出击!
 - 国内银行纷纷开设艺术金融业务,全都疯狂起来了!
 - 文物市场新政策:属于民间藏家的黄金时代来了
 - 从文 化 部 第56号文件开始,讲透艺术品资产化政策!变现为王的时代来了
 - 新政策加持!艺术品市场或大变天!
 - 政策红利爆发:艺术品投资迎来黄金十年
 - 央视:各大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全面试行!
 - 光明日报:国家政府重磅扶持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几大措施让艺术品市场走向巅峰!
 - 北 京最新文物艺术品交易政策来啦!推动文物艺术品交易全球化!
 - 市场 | 北京率先打响第一枪!发出新政策,大力扶持艺术品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