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盏制作柴烧回归迎新春
【中华收藏网讯】“1月1日,我们就烧上新春第一炉了。”福建建阳贵稀堂詹桂溪对记者说。
记者现场看到一个新龙窑长36米,窑室内宽1.5米,高1.8米,仿古龙窑法以柴火为燃料,龙窑如巨龙俯卧,两侧熊熊柴火如红色的大爪,很有气魄。
这是贵稀堂的仿古柴烧第六窑。“之前的几窑出品率并不高,能达10%已经不错。”詹桂溪对记者说。
每做一窑,至少要花费3至6个月的时间做准备。
据悉,目前此仿古龙窑已烧制十万件建盏,但成品仅7000至8000件。第四窑烧制5000件窑品,仅出品10件成品。受温度、湿度、天气等等影响很多,成品率不高,意味着成本极高。
詹桂溪让记者随意用放大镜观看每件柴烧成品纹理。“柴烧不同于电烧,每件纹理各不相同,自然形成。”
果然,在放大镜下,柴烧建盏的光华显现,有的如深秋紫梅、有的皑皑白雪、有的如同小狗跑过留下的足迹……令人叹为观止!
据了解,在2016年5月的一次展会上,建阳仿古龙窑柴烧建盏制品首次参展就销出十多件,总价值29.6万元,其中两个口径9厘米的“金油滴”小建盏卖了20万元。
建窑是宋代八大名窑之一,窑址位于今福建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的芦花坪一带,其烧制的黑釉器形制以碗为主的建盏倍受垂青。其出品的建盏以本地特有的高铁粘土和天然釉为原料,烧制工艺曾一度失传。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告,“建盏”获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福建建阳目前从事建盏生产的厂家有960多家,年产值6亿多元,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回归柴烧龙窑工艺的仅屈指可数的几家。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艺术品象征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富豪藏家大量加入引发市场巨变
- 艺术品银行的准入密码:书画与钱币的价值通行证
- 收藏学问:宋代官窑鉴定五大细节
- 瓷器收藏江湖:揭秘三层收藏者的认知壁垒与生存法则
- 艺术品已成为资产,艺术收藏热潮正在富豪圈蔓延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
- 别再小看民间藏家!一场颠覆认知的文化财富革命,正在悄然爆发
- 收藏:最高境界的品位!
- 民藏的精品由国家来买单,使艺术品真正的流动变现!
- 艺术与财富的双重奏: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艺术与财富的交响: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收藏界沸腾!《报告》获批,艺术品抵押贷款让财富“活”起来
- 我们为什么要做艺术品收藏!?原因就这个...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