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青花瓷器中的青草筋是什么

发布日期:2016-11-29    来源:瓷库中国    责任编辑:钿钿    阅读:1269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华收藏网讯】明中期至清早中期的一种青花特征。在偏灰的青花瓷器中,会有一条黑色的细线条,很像青草中的筋脉线,故又称青草筋。乍看是黑色,细看呈深蓝色。青草筋是顺着青花绘画笔势而产生,每一笔画中也只会出现一条青草筋。笔势长,则青草筋也长。在青花中的左右位置,是跟笔锋走的。中锋用笔,一般会出现在青花的中间部位。有小分岔,是坯胎纹理造成的分岔,分岔线条很短,也不规则。现在的仿品,区别在于仿品的青草筋是细笔补重色彩,看出有另笔加绘迹象,无自然顺着笔锋形成的风味。

    有青草筋特征的青花瓷瓷器,其数量特大,既有官瓷也有民窑,但是在细瓷中呈现。若是粗胎,面不光滑,就形成不了青草筋特征。若是青花料过度浓重时,在深蓝发黑的青草筋上,又会在青花特重处,显示一段段深绿色的线条斑,处在其位置的釉泡,也显示深绿色。如用放大镜观察,在深绿色的线条斑里,还会有放射状的细纹,显银白色亮光。在乾隆时期,这种特征被运用到树叶、花叶、草叶的绘画上,恰到好处,煞是形象逼真,继而被推到极致,又发展出一种被称为“青花白筋”的瓷艺,又称“花草白筋脉”。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瓷库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