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名称的来历
【中华收藏网讯】最早,邮票一词是从英文POSTAGE STAMP直译来的,意思就是“邮资凭证”。
1840年,英国最早发行的邮票印有女王的肖像,继而各国仿效,纷纷发行图大多是君王将头像的邮票,流传到我国后便叫“人头”。
1879年上海《申报》上就曾刊登一则广告:收买信封老人头:部局书信馆人头每百个价二角;海关人头每百个价二角;东洋人头每百个价三角……
六年后,《申报》上刊出又一则告:“收买信面旧人头”。1878年,清光绪四年发行中国第一套以“云龙”为主图的邮票,接着发行小龙。蟠龙邮票。我国早期的邮票上多带有“龙”的图案,民间俗称为“龙头”。直至民国期间,人们还这样习惯地称呼。
1880年,上海清心书馆编印的<<>花图新报>曾刊登一篇《各国信馆之印图》的文章,称邮票为“邮钞”。这一时期,在邮局往来的正式公文中,常称邮票为“图记纸”。清国家邮政公布的邮政章程中规定“邮政局制造信票以便粘信面”,称邮票为“信票”,表示该票是寄信专用的,因上面有图案,又称为“信资图记”。
在我国台湾省,邮票曾被称为“士担纸”,即英文STAMP的音译。1888年,台湾设立文报总局,在其颁布的《台湾邮政票章程》中,首次出现“邮票”二字。总局印发了两联单式的台湾邮票,用以在传递公文中分清职责和传递时间,官用的称“邮票”,民用的称“商票”,但这里所说的邮票与现在的意义不同。
在我国邮政史上,正式使用“邮票”一词从1899年开始的,这时邮政汇总已开办,邮政业务扩大了,“信票”上的“信”字已不能包括全部邮政业务。1912年,我国发行的“光复纪念”邮票上,第一次印上了“邮票”字样。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艺术品象征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富豪藏家大量加入引发市场巨变
- 艺术品银行的准入密码:书画与钱币的价值通行证
- 收藏学问:宋代官窑鉴定五大细节
- 瓷器收藏江湖:揭秘三层收藏者的认知壁垒与生存法则
- 艺术品已成为资产,艺术收藏热潮正在富豪圈蔓延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
- 别再小看民间藏家!一场颠覆认知的文化财富革命,正在悄然爆发
- 收藏:最高境界的品位!
- 民藏的精品由国家来买单,使艺术品真正的流动变现!
- 艺术与财富的双重奏: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艺术与财富的交响: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收藏界沸腾!《报告》获批,艺术品抵押贷款让财富“活”起来
- 我们为什么要做艺术品收藏!?原因就这个...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