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曾经有个“丧权辱国”的名
【中华收藏网讯】和田玉开发利用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沟通中西文化和经贸的“丝绸之路”,其前身就是输送和田玉的“玉石之路”。它比“丝绸之路”还要早4000多年。
古籍《穆天子传》中就曾记录一段有关和田玉的故事:周穆王为了宣扬其国力强盛,决定周游天下,以示威仪。他坐着八匹马拉的车子,带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沿太行山西麓向北挺进,长途西行,到了昆仑山,又向西走了几千里,到达了一个风景秀丽的西王母之国。西王母在瑶池盛宴款待穆王,穆王赠送给西王母大批中原特产和锦绸美绢,西王母回赠穆王珍贵的玉石---美丽的和田玉。
历史上,和田玉曾被称为昆仑之玉、塞山之玉、禺氏玉、钟山之玉、回部玉、于田玉、昆玉、真玉等,这些名称都是以产地的名称而命名。
战国时期称为“禺氏玉”,“禺氏”是“月氏”的音译,当时月氏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活动,并曾到达昆仑山。玉石贸易基本掌握在他们手里,所以成为“禺氏玉”。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和田玉因产于昆仑山被称为“昆山之玉”,以后又因位于于田国境内而被称为“于田玉”。直到清光绪九年设立和阗直隶州时(公元 1883年),它才被正式命名为“和阗玉”。
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为简化汉字地名的书写,将和阗改名为和田,和阗玉也同样被简化为“和田玉”。
鸦片战争之后,法国矿物学者德牧尔在研究了玉和工艺品后,将和田玉和翡翠进行了对比检验测定,根据两种玉在硬度上的细微差异于1863年将和田玉命名为“软玉”(Nephrite)、翡翠命名为“硬玉”(Jadeite)。
一些爱国人士认为:“软玉”一词有辱国玉,有羞辱我们玉文化之意,并且要推翻这个名字……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艺术品象征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富豪藏家大量加入引发市场巨变
- 艺术品银行的准入密码:书画与钱币的价值通行证
- 收藏学问:宋代官窑鉴定五大细节
- 瓷器收藏江湖:揭秘三层收藏者的认知壁垒与生存法则
- 艺术品已成为资产,艺术收藏热潮正在富豪圈蔓延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
- 别再小看民间藏家!一场颠覆认知的文化财富革命,正在悄然爆发
- 收藏:最高境界的品位!
- 民藏的精品由国家来买单,使艺术品真正的流动变现!
- 艺术与财富的双重奏: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艺术与财富的交响: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收藏界沸腾!《报告》获批,艺术品抵押贷款让财富“活”起来
- 我们为什么要做艺术品收藏!?原因就这个...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