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之上品——德化白瓷
【中华收藏网迅】: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与江西景德镇和广州潮州(一说为湖南醴陵)齐名。德化窑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德化县而得名。在陶瓷史上,德化白瓷大量出口海外,“中国白”(原文BLANC DE CHINE)是法国人对明代德化白瓷的赞誉,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瓷器之上品”,而“中国白”一词也就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
单色白釉瓷长久以来受中国瓷器爱好者的眷恋。德化瓷窑自宋代开始烧造瓷器,制作的胚体硬度高而致密,与单色瓷的传统完美契合,以至到了16世纪,德化瓷已被广泛称颂,位于顶级白瓷之列。
德化白釉送子观音坐像
十七、十八世纪
德化陶土与景德镇的不同,时之瓷泥“致密”而“娇莹”,比之用器,更适合制作装置玩器。胚体施釉之后,呈现透亮、莹润、光泽的效果,正是接受供奉之物所需,这些物理因素皆促成德化的人物瓷造像。此外,德化瓷器生产的顶峰期,社会经济因素的交叉影响也带动宗教人物造像持续增产。工匠们受到激励,专攻人物瓷器。最著名的德化瓷主题往往是宗教人物。而学术研究中已知的仅几位德化工匠,如明代的林孝宗,二十世纪的许有义,他们高超的技巧皆在人物造型上得以体现。
德化白釉寿老坐像
十七、十八世纪
王朝更迭,皇室对释道两家的赞助亦有兴衰。但宋代至清代,寻常人家对佛教、道教各路仙人的崇拜和狂热有增无减。改朝换代的动荡中,寺祠多因疏忽或官令失修。明亡之际,官方建立的庙宇受到忽视,而观音、文昌、土地公和关帝等信众愈加普及,两者促使私家祠堂的增长。
德化白釉关帝坐像
十七、十八世纪
即便官方疏于寺庙的修缮,百姓对求神拜佛乐此不疲,为此在家中添置供奉人物。德化瓷的人物较小,都是为家中祠堂特制,非公共寺庙供奉之用。 2016年9月13、14日,苏富比将举行的中国艺术珍品拍卖会,包含了Richard Lehman Gray先生的德化瓷收藏,其中编号304之拍品便是同时代的关帝塑像中一件高质量作品。拍品中观音塑像多件,姿态各异。另有达摩、土地公、寿老等明清信众逾增的神仙。此批收藏,包含著名工匠的上款作品。时代和风格之广,供器亦涵盖其中。
德化白釉达摩坐像
十九世纪
款字: 博及渔人
明亡之际,景德镇窑场临时关闭,德化瓷窑趁此兴起,满足市场需求。景德镇停产导致德化窑占领更多市场份额,在全国流行和传销开去,很快又扩及到海外市场。 17世纪德化瓷的收藏家包括奥古斯特二世和玛丽二世。中国瓷器鉴赏家还在不断钻研德化瓷器,而德化窑的生产也持续至今日。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艺术品象征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富豪藏家大量加入引发市场巨变
- 艺术品银行的准入密码:书画与钱币的价值通行证
- 收藏学问:宋代官窑鉴定五大细节
- 瓷器收藏江湖:揭秘三层收藏者的认知壁垒与生存法则
- 艺术品已成为资产,艺术收藏热潮正在富豪圈蔓延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
- 别再小看民间藏家!一场颠覆认知的文化财富革命,正在悄然爆发
- 收藏:最高境界的品位!
- 民藏的精品由国家来买单,使艺术品真正的流动变现!
- 艺术与财富的双重奏: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艺术与财富的交响: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收藏界沸腾!《报告》获批,艺术品抵押贷款让财富“活”起来
- 我们为什么要做艺术品收藏!?原因就这个...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