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酷爱收藏西洋自鸣钟
公元1602年,明朝万历皇帝的北京皇宫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著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觐见皇帝时,带来了两件见面礼:一大一小两座自鸣钟。万历帝见了,狂喜不已,赞为神物,把玩不止。
按理说,这皇帝有啥东西没见过,有啥宝贝没把玩过,皇宫里陶瓷金银玉器、翡翠玛瑙珍珠多得数不过来,可这皇帝为何独独对两座自鸣钟爱得这么深呢?利玛窦深谙此点,知道皇帝啥宝贝都见过,要献,必献稀有之物,方能博得皇帝青睐。
大清王朝建立后,皇室对钟表的兴趣有增无减。那时候的外国人,看准了这点,千方百计在钟表上动脑筋:日月星辰、车马人物、花鸟虫鱼做装饰自然不在话下。
可厉害的是,能将日月星辰通过发条变成斗转星移,让车马动起来,人物活起来,花儿开起来,鸟儿叫起来。这样的新颖别致,皇帝如何能按捺得住?
这点,吸引了极爱嬉戏和玩乐的顺治帝,称其“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而康熙除了嬉戏玩乐,他喜好钟表,更多了一份勤奋好学,对西洋的科技怀有浓厚的兴趣。康熙收藏钟表就不单是为了把玩。
最疯狂的,要数乾隆帝。他不遗余力地收集各种奇钟异表,并多次下旨广东海关官员,让他们不惜重金购买西洋钟表,并在宫中亲自指挥制作,使钟表的收藏和制作达到了有清一代的高潮。乾隆一朝,授意购买、制造、改造钟表的谕旨比比皆是。
据《乾隆朝贡档》记载,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粤海关总督李永标、广州将军李侍尧进贡“镶玻璃洋自鸣乐钟一座,镀金洋景表亭一座”。
乾隆帝看过贡品,传谕:“此次所进镀金洋景表亭一座甚好,嗣似此样好的多觅几件,再有此大而好者亦觅几件,不必惜价。如觅得时,于端阳贡几样来。钦此。”
乾隆帝喜欢洋钟的心情十分迫切,于是,不到端阳贡时,李侍尧等人就按特旨传办的方式,进献“大小自鸣钟十三架、金镶洋景钟一座”。
乾隆关注和推崇,自然促进了钟表制作的发展,钟表匠于是为钟表设计和改进了许多妙趣横生的功能,诸如变换文字、音乐鸟、活动人偶、水法、行船、转花、滚球等复杂的功能,令人眼花缭乱。
而为满足乾隆皇帝的喜好,沿海各地的官员也购进稀奇的高档西洋钟表,争相进贡给皇帝。这让乾隆很快就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钟表收藏者。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艺术品象征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富豪藏家大量加入引发市场巨变
- 艺术品银行的准入密码:书画与钱币的价值通行证
- 收藏学问:宋代官窑鉴定五大细节
- 瓷器收藏江湖:揭秘三层收藏者的认知壁垒与生存法则
- 艺术品已成为资产,艺术收藏热潮正在富豪圈蔓延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
- 别再小看民间藏家!一场颠覆认知的文化财富革命,正在悄然爆发
- 收藏:最高境界的品位!
- 民藏的精品由国家来买单,使艺术品真正的流动变现!
- 艺术与财富的双重奏: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艺术与财富的交响: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收藏界沸腾!《报告》获批,艺术品抵押贷款让财富“活”起来
- 我们为什么要做艺术品收藏!?原因就这个...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