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瓷曾风靡欧洲
外销青花瓷只是外销瓷的一部分,而仅是这一品类,人们便研发出了众多的风格样式或类别,包括“克拉克”“费茨休”“伊万里”“柳亭碟”和极具代表性的“纹章瓷”等。甚至有学者认为,“最早的纹章瓷,正是从青花开始”。
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的“万历号”和“金瓯”沉船出水的克拉克瓷。
克拉克瓷持久不变的就是开光装饰
元代的外销青花瓷的样式纹样,多具有人物故事性,是典型的中国式纹样,但开始添加了不少花草类边饰,且是番外的花,例如西番莲等,中西文化交融日益呈现。
“元青花跟其他瓷器的题材表现不一样,它的题材尤其多,有花卉、鱼藻、翎毛走兽、龙凤、人物,什么都画”,马未都在其《马未都说陶瓷》一书中如此写道,“后期出现了大量戏剧故事”。
16世纪初期,为了使中国的瓷器能在欧洲适销对路,葡萄牙的商人们对景德镇青花瓷器的造型、图案、装饰等方面开始提出一些特殊的要求,以便符合欧洲人的生活和艺术欣赏习惯。清乾隆《景德镇陶录》就记载:“洋器,专售外洋者,有滑洋器、泥洋器之分。式样奇妙,岁无定样。”
根据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深圳蛇口特展厅项目主管孟露夏的描述,“克拉克瓷”是欧洲市场瓷器中最早使用、最富有变化及最为风靡的一种装饰风格,是一种景德镇民窑制作的瓷器款式。从1575年左右到1644年明朝灭亡的时期里,大量的克拉克瓷杯运送到了欧洲、日本、东南亚、中东和墨西哥(通过西班牙贸易)。
有趣的是,“克拉克瓷”这个名字的来源一直都众说纷坛,有些学者认为是来自一种葡萄牙叫“Caracca”的商船,荷兰人称其为“Kraken”。另外一些学者则坚称是取自荷兰语中的“Kraken”,意思是容易破碎的,或者是取自一种荷兰的弗里斯兰省用来展示瓷器、安置在壁炉上方的装饰架,这种架子被叫作“Kraken”。
但无论如何争议,这些不同观点和克拉克瓷名字本身都强调了一个事实,就是在16到17世纪,中国瓷器在欧洲的两个主要贸易商就是葡萄牙和荷兰。虽然克拉克瓷的风格在不断改变,但一个持久不变的特色就是开光装饰。
在克拉克瓷的开光装饰中,一些主题和图案会反复出现,通常可以通过这些纹饰进行断代。孟露夏向收藏周刊记者介绍,例如有典型作品《盘(成化款)》口沿处有一圈典型的开光装饰,交替绘以吉祥图案和象征太阳花或菊花的写意花朵,盘的中心部分则饰有长盛不衰的主题——龙,正在云和花中飞腾。另一典型作品《盘(康熙时期)》上可以看到外销瓷上使用的花口和口沿装饰,开光中的花卉图样组成了翠菊纹,但描绘的可能是菊花,这种绘制方式很可能是受到了伊朗风格的影响。翠菊纹在欧洲十分流行,从一艘离开中国南方的福州港后没多久就沉没的沉船中打捞出了许多饰有翠菊纹的瓷器。这艘被称为“碗礁一号”的沉船曾装载有超过17000件制作于17世纪90年代后期的极致精美的青花和釉彩瓷器。
景德镇青花徽章纹盘
“明清贸易瓷中最漂亮的是纹章瓷”
与克拉克同样极具典型的另一风格,是盛行于乾隆时期的费茨休风格,由于当时制瓷秘方已经被传到了欧洲,欧洲订单逐渐减少,清朝外销市场转移到了新兴的美洲,费茨休风格在美国大为盛行,直至光绪年间。而在青花与色彩结合得十分奇怪的“伊万里风格”仅仅兴起一段时间后,欧洲雇主又开始重新发掘青花瓷器,南京货“柳亭碟”成为了追捧的主流。这类外销青花瓷纹饰风格较为统一,图案几乎围绕柳亭展开,而形状多为不规则。
而作为中西方交流更加密切的一个标志——纹章瓷,是葡萄牙最早开始订制。纹章瓷图案是欧洲王室、贵族、军团、公司等特殊标志,把它烧制在瓷器上。纹章瓷甚至是一种社会符号,是荣耀与血统的象征,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从明清贸易瓷来看,最漂亮的必然是纹章瓷”,广州市文物总店陶瓷专家张卫星如此说道。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艺术品象征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富豪藏家大量加入引发市场巨变
- 艺术品银行的准入密码:书画与钱币的价值通行证
- 收藏学问:宋代官窑鉴定五大细节
- 瓷器收藏江湖:揭秘三层收藏者的认知壁垒与生存法则
- 艺术品已成为资产,艺术收藏热潮正在富豪圈蔓延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
- 别再小看民间藏家!一场颠覆认知的文化财富革命,正在悄然爆发
- 收藏:最高境界的品位!
- 民藏的精品由国家来买单,使艺术品真正的流动变现!
- 艺术与财富的双重奏: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艺术与财富的交响: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收藏界沸腾!《报告》获批,艺术品抵押贷款让财富“活”起来
- 我们为什么要做艺术品收藏!?原因就这个...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