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首饰市场乱 来龙去脉讲不清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了我国珠宝玉石首饰消费市场的发展速度。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珠宝零售市场销售总额达5000亿元。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珠宝玉石消费大国,但相关消费环境却不尽如人意,投诉率居高不下、抽检合格率较低、知名品牌产品频陷“质量门”等问题一直阻碍着行业发展的步伐。从近年来有关部门对市场进行检查的情况来看,我国珠宝玉石首饰市场的乱象主要集中在定名错误、以次充好、偷换概念等方面,消费者在选购时需要特别注意。
定名错误
所谓定名错误,即产品的实际材质与标识信息不符,通常体现在用一种廉价珠宝玉石冒充与其外观相似的高档珠宝玉石,或用合成材质冒充天然材质等。例如,有些商家将石榴石标称为天然红宝石;用人工合成的立方氧化锆石冒充天然锆石;用合成的祖母绿石冒充天然祖母绿石;用合成水晶冒充天然水晶;用玻璃冒充天然玛瑙。
消费者赵女士就曾深受其害,她在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中花4500元购买了一件号称是天然红宝石的吊坠,然而在一次聚会中,一位懂行的朋友告诉她,这个吊坠并非天然红宝石。她随即将该吊坠送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吊坠为石榴石。而当赵女士找到商家要求退货时,对方却以检测结果不可信为由,拒绝退货。
以次充好
在当下的珠宝界,人们为了让珠宝玉石达到至善至美的效果,“创造”出了许多弥补其天然缺陷的手段,如辐照、酸浸、注胶、炝色等。按照国家规定,凡是经过人工处理的珠宝玉石,都应在证书中标注“处理”字样,或是标注出处理的方法。但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商家并未按此规定进行标注,对消费者造成了误导。
消费者刘女士去年国庆节出游时,在某旅游景点购买了一只翡翠镯子。“当时,商家告诉我这个镯子属于A货(纯天然翡翠)。但回来后,一位懂行的朋友告诉我,这个镯子经过了染色、漂白、充填处理,属于C货(给没有颜色的翡翠人工染上颜色)。”刘女士说,由于购买该镯子的景点离自己居住的城市较远,既不方便前往退货,也找不到商家的任何信息,只好自认倒霉。
偷换概念
商家的偷换概念行为主要体现在,给一种常见的岩石起个“高大上”的名字,从而抬高其售价,赚取高额利润。例如,有商家将大理石标称为阿富汗玉。
前不久,安徽消费者秦先生在当地一家珠宝玉石市场,为妻子购买了一款标称为“阿富汗玉”的吊坠。按照商家的说法,这块阿富汗玉属于玉石中的精品,极为罕见。起先,秦先生对此深信不疑,而当他在网络上看完一档介绍玉石的节目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阿富汗玉在业内被称作“阿料”,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玉石,而是大理石,十分廉价。据秦先生透露,这个吊坠的要价是3300元,比其实际价值高出近35倍。
律师声音
到正规渠道购买更安全
“由于很多消费者难以用肉眼辨别珠宝玉石品质的优劣,因此相关标识既是经营者对商品质量的一种担保承诺,也是消费者辨别商品好坏、购买商品及事后维权的重要依据。”北京盛廷律师事务所的知名律师杨强提醒消费者,为了减少损失,以及在产品发生问题后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应到正规商场及品牌专营店购买珠宝玉石首饰类商品,并索要发票及由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同时,注意在发票上注明所购买商品的详细名称,以便享受售后服务及发生纠纷维权时使用。
如果需要通过网络、微信等新兴渠道购买珠宝玉石首饰类商品,则消费者有必要提前获得商品品质、售后服务、保修期、维修费用等方面的知情权,并与商家签下书面合同。合同中须明确约定,如果商品出现设计、制造或质量方面的缺陷,以致影响使用,商家不仅有义务维修,必要时还要赔偿消费者相应的损失。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艺术品象征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富豪藏家大量加入引发市场巨变
- 艺术品银行的准入密码:书画与钱币的价值通行证
- 收藏学问:宋代官窑鉴定五大细节
- 瓷器收藏江湖:揭秘三层收藏者的认知壁垒与生存法则
- 艺术品已成为资产,艺术收藏热潮正在富豪圈蔓延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
- 别再小看民间藏家!一场颠覆认知的文化财富革命,正在悄然爆发
- 收藏:最高境界的品位!
- 民藏的精品由国家来买单,使艺术品真正的流动变现!
- 艺术与财富的双重奏: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艺术与财富的交响: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收藏界沸腾!《报告》获批,艺术品抵押贷款让财富“活”起来
- 我们为什么要做艺术品收藏!?原因就这个...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