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那些流落在外的老照片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人人都是收藏者。痴迷且不懈的守护、安排着自己生活中过去和现在的种种物件。信件、照片、成堆的小饰品……这一切的努力都试图去将某段记忆和现实中的经历永远珍藏。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交流沟通变得数字化且随时能在线记录。似乎实物的记录变得越来越少,但珍藏那些记忆的希望一直都在。
Zofia Rydet 社会学记录, 1978-1990
在近期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守护者”(The Keeper)展览中,集中体现了人们对于收藏、整理、纪念过去事物的热情。展览中展示了出自艺术家、作家、史学家做珍藏的4000多件物品,占了博物馆中一层大厅和三整层的空间。展览的策展人Massimiliano Gioni表示,收藏者们希望通过这些物件而珍藏它们背后的故事。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观众的改变,这些物品讲述的故事似乎也呈现出更多的一面来。
Zofia Rydet 社会学记录, 1978-1990“守护者” 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 纽约
为什么我们要收藏一些东西,而将另一些东西遗弃?这些东西绝非类似于档案记录。是否保留这些东西完全取决与创作者自身。巴西艺术家阿瑟·毕思坡·多罗萨里奥(Arthur Bispo do Rosário)于1938年被一家精神病院接受治疗,他在医院中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模型船等物品,材料包括被丢弃的衣物、破旧的挂毯。阿瑟自称受到了神的启示,他受命收集各类他认为值得保存的物品。
“守护者” 在展装置 2016
加拿大当代艺术家叶德莎·韩德尔斯(Ydessa Hendeles)呈现的作品则是令人惊叹的占据两层楼的装置作品:她收集了3000张业余摄影爱好者同泰迪熊一起拍的照片。这些照片可以追溯到20世纪早期,她通过网络获得这些照片,并将它们密密麻麻挂满了展厅墙壁。这些坐在展厅中央木柜子里于1902年到1904年生产的泰迪熊似乎成了当时童年的象征。艺术家希望通过它们的形象让人们回望过去。
事实上,泰迪熊这种玩具似乎在人类历史上一直扮演充满同情心的角色,它既是童心未泯的符号,也是逝去童年的遗物。它用可爱的眼神望着你,希望现在的你懂的回望,明白在无意识间,什么从你身边悄悄流走。值得一提的是,艺术家的父母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在她收集的照片中,有一张是纳粹军官抱着毛绒绒的泰迪熊。
Ydessa Hendeles 泰迪熊项目 2002
一个摄影师拍摄的也许并非事实,而是他所认为的事实。这种内在的对事实的定位被社会规范和个人信仰所影响。Hendeles表示,这些照片的收集反应了在拍摄照片的那个时代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它们所拥有的价值不在于它们包含了什么,而是缺失了什么。”
事实上,个人总是会受到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家庭也不例外。那么当你问一个人为什么收藏一些物品而遗弃另一些的时候,就像是在质问一个社会,为什么会流传下一些故事,而让另一些永远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
叶景吕62年自传式相片
另外,展览还带来了一位中国老照片收藏家仝冰雪收藏的一套奇特的照片,记录了一位中国人从清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生旅程经历的侧面:叶景吕系列肖像。从晚清1907年到新中国的1968年。他每年去照相馆拍摄一张。一张张照片,忠实记录了这位中国人人生的完整过程,整整持续了62年。每张照片下面或是上面都有他亲笔所写的拍摄时间,当年的年龄及家庭国家大事等。
叶景吕62年自传式相片
展览中展示的物品之间没有特定的联系。并不同于一些传统展览通过艺术家、时间或者地理位置来给展品分类。即使是一些有着相同历史背景的展品都被分开展示。似乎这样的刻意安排也在向观者传递这样的信息:历史和时间并不是直线向前,相同的时间对于不同人来说有着不同的意味。
“守护者” 在展装置 2016
展览上还有一些展品向人们展示出它们如何超越出自己原本的属性,而承载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有三床来自阿拉巴马州的被子被安置的博物馆的三楼。它们是由非洲裔美国人编制而成,而曾经的美国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个居住的地方。他们利用有限的资源:废弃或破旧的布料,也许是他们在田间劳动后穿破了的衣服。当一件衣服不再是衣服,成了一床被子。而现在,这一床被子也不再是被子,已成为承载记忆和历史的材料。
Oliver Croy 彼得弗里茨的387栋房子 (1916 –1992)
因为时间而不断积累的物件和普通一系列的静物有什么区别?一本档案和一本画册又有什么不同?我们的收藏和普通的物件的区别又在哪?这个展览让人们不禁扪心自问。也许我们人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收藏家:我们收藏自己拍摄的照片;在沙滩上捡到的石头;爱人写给我们文字。这些藏品通过实物传递给我们一些非同寻常的情怀。
大脑的把戏 2013 彩色影像
南·戈丁曾说,随着时间的流逝,照片来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重现一个个瞬间,而是组建更多关于照片的回忆。我们作为收藏者的动机和情怀很多源于它们带给我们多层次的回忆以及混合而扭曲的生命意义。
剪贴簿 #13 1980
在一定程度上,收藏、档案、记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三者穿插交融,将我们身边的值得记忆的瞬间深深烙在心头。因此,收藏,它让我们超越时间的限制,在重现时间和凝固时间的同时,令其永驻。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几年:哪些瓷器或会被市场看好?
- 古董市场货源危机已来临,手上的藏品可要藏好了!
- 这些收藏经验,都是无价之宝!
- 好好收藏吧!古物有灵性:迟早会给你带来吉祥好运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2025 收藏大变局:经济越低迷,越要重仓这 3 类藏品!
- 进入年中,艺术收藏迎来一波新高潮!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民间收藏的一线生机究竟在何方?
- 当代艺术品收藏:为什么说未来价值值得期待?
- 开放民间收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 收藏界“黑马”现身:1分纸币逆袭成“金疙瘩”,3.45万成交引热议
- 国家要让文物活起来:藏家也该盘活自己的藏品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