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收藏重要的是心态
每逢国际性的重大体育赛事,与之相关的体育经济便成为赛场外一道独特的风景。就拿“奥运收藏”来讲,2008年发行的10元面值北京奥运纪念钞,算是各类奥运藏品中的龙头,一度炒到6000多元。同年发行的8枚奥运纪念币,一枚曾达到80元。
今年的里约奥运会也不例外,在某互联网电商平台搜索 “奥运纪念币”关键词,立刻会显示数千个相关商品,售价从十几块钱到数万元不等。不过在整体的供需关系上,今年的“奥运收藏”却明显体现出“买方市场”特征,“行情比较冷清,关注的人不多”。
收藏品价格上涨,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秘密。例如在流通、使用过程中存世量逐渐减少,例如临时撤销发行的邮票、钱币少量流出,其结果都是“物以稀为贵”。这样的价格变动,源自供需杠杆的正常作用。“奥运藏品”则不尽然,投资者借助奥运赛期的关注度,囤积居奇、追高炒作,才是其价格高企的主要原因。一旦奥运闭幕热度归零,泡沫往往迅速蒸发,像北京奥运纪念钞、币,如今市价便已从波峰位置腰斩。
正规发行的奥运收藏品、纪念品尚且如此,那些由各种名头的公司开发,打着奥运旗号粗制滥造的画册、邮册、纪念章,更是既没有纪念意义,也缺乏收藏价值。再加上跟北京奥运会相比,里约在地理和情感上都无法相提并论。国人的亲切感和关注度降低了,那些海淘、代购生意自然难做。
对于普通百姓或收藏爱好者而言,趁着奥运激情大举买入不久便基本沦为废纸,难免又伤钞票又伤感情。怎样看待“奥运收藏”?在笔者看来,一味追热不可取,摆正心态是关键,不妨把它当做观赛之余的补充与调剂,以及日后“睹物生情”的某种对象。设想将来的某个时日,当我们浏览自己的“奥运藏品”,想起里约奥运上中国游泳队集体化身“段子手”的幽默与真实,秦凯求婚何姿的浪漫与甜蜜,菲尔普斯勇夺第23金的奋进与坚持,博尔特百米三连冠的速度与激情——这样的精神体验,岂不比藏品的 “价格”更有意义?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艺术品象征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富豪藏家大量加入引发市场巨变
- 艺术品银行的准入密码:书画与钱币的价值通行证
- 收藏学问:宋代官窑鉴定五大细节
- 瓷器收藏江湖:揭秘三层收藏者的认知壁垒与生存法则
- 艺术品已成为资产,艺术收藏热潮正在富豪圈蔓延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
- 别再小看民间藏家!一场颠覆认知的文化财富革命,正在悄然爆发
- 收藏:最高境界的品位!
- 民藏的精品由国家来买单,使艺术品真正的流动变现!
- 艺术与财富的双重奏: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艺术与财富的交响: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收藏界沸腾!《报告》获批,艺术品抵押贷款让财富“活”起来
- 我们为什么要做艺术品收藏!?原因就这个...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