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造假要怎么辨别
收藏从书画开始,鉴别真假即从书画开始。而初入此道者,都愿先从收藏字画开始,因为字画是国内外艺术市场最炙手可热的收藏,行情旺,风险小,增值快,效益大,其收藏价值经久不衰,是投资回报率最理想的收藏品。
然而,随着投资者不断增多,字画价格愈来愈高,特别是名家作品的高价位,驱使某些贪财者不择手段地制造假字画。下面介绍一些字画最常见的作伪方法:
勾描线条着色填墨
作伪者用纸或绢覆于字画原作上,用细碳条或尖铅笔双勾描下线条轮廓,如果是书法,即在空心中填墨;若是绘画,则按线条轮廓对照原作模仿着色。这种伪作乍看还像,但仔细端详就会发现整幅作品气韵滞钝,笔锋呆板少神,墨色缺少浓淡。这种手法以伪造名人题款和名家书法为多。
改头换面张冠李戴
作伪者利用残破字画或无款字画,采取挖、洗、添、改、移等各种手段,将无款作品变成有款作品,将近代作品改成古代作品,将一般作品改成名家作品,曾使不少功力不深、见识不广的投资者上当受骗,甚至行里人也难免落入圈套。
模仿特征造假作伪
有很多名人字画,风格极其鲜明,特点非常突出,不少玩字画的“老手”,以不看题款便知何人作品来炫耀自己的“眼力”,作伪者抓住这些人的轻浮心理,专门模仿原作特征,以至达到以假乱真程度,使某些骄傲粗心的投资者打眼上当。
临摹伪造鱼目混珠
仿品字画在我国流传已久,有同时代的仿品,也有后人仿古人的伪品,如明代沈周、仇英和清代郑板桥、王石谷,近代吴昌硕、齐白石等人,本人在世时就有模仿品,仿得像的传到后世很难辨别真伪。以齐白石为例,他有众多学子,还有儿子、女儿等,他们长期跟齐白石学画,有的学得很精,临摹之作几可乱真,这种仿品称之为“门内假”,有的仿品齐白石还为其题款,那就更难识别真假。
假中有真真中有假
有很多书画家因索求作品的人太多,应接不暇时,就请有一定功力的人代笔。如明代董其昌的代笔人有赵左、沈士充、叶有年和吴振等;清代赵之谦请王庭训代笔;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曾请罗聘、项均代笔;刘奎龄则由其子刘继卣代笔。据行家评论,刘继卣的功力已超过其父刘奎龄,《刘奎龄画集》里就有不少是由其子代笔的。代笔的作品中,往往也有本人添过画笔或墨迹,还有自题名款的,这种作品严格说不能算伪品,但亦不是真品。
木版水印充当真迹
几年前有位字画爱好者从旧物市场买得一幅徐悲鸿的《奔马》镜片,连同花梨镜框才花2000元,自以为拣了个大漏儿,一天邀两位好友去他家看画,一位朋友说真迹无疑,另一位却摇头不语。主人忙问:“难道你不认识徐悲鸿的画吗?”朋友为难地说:“这的确是徐悲鸿的画,但这是天津杨柳青的木版水印画,作旧后裱成的镜片。”仔细审视,恍然顿悟。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艺术品象征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富豪藏家大量加入引发市场巨变
- 艺术品银行的准入密码:书画与钱币的价值通行证
- 收藏学问:宋代官窑鉴定五大细节
- 瓷器收藏江湖:揭秘三层收藏者的认知壁垒与生存法则
- 艺术品已成为资产,艺术收藏热潮正在富豪圈蔓延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
- 别再小看民间藏家!一场颠覆认知的文化财富革命,正在悄然爆发
- 收藏:最高境界的品位!
- 民藏的精品由国家来买单,使艺术品真正的流动变现!
- 艺术与财富的双重奏: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艺术与财富的交响: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收藏界沸腾!《报告》获批,艺术品抵押贷款让财富“活”起来
- 我们为什么要做艺术品收藏!?原因就这个...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