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清玩——糊斗
我的一位藏友最近从乡下淘回一个小瓷盒,高7.5厘米,分为两件组合器,一件施满釉长方形立筒,色泽莹润,胎质细腻,座足、盖角四周凹进提起又折转而下;而盖面中央雕一红色的铜钱样孔,盖盒正面粉彩绘梅花图,遒劲的枝干,粉红色的花蕾,洁白的花瓣,给人美的享受。背面题写:“古梅越老越精神,霜自为滄雪自珠”。这个瓷盒是干什么用的?有人认为是装牙签的盒子,有的藏友认为是香薰,众说纷纭。根据其结构原理,我断定文房用具糊斗。
糊斗是古人用来盛放浆糊的器具。古时通讯落后,亲朋之间互致问候或交际应酬,多以书信互通消息,如果是衙门里公文书札往来,也需用到浆糊封缄。不太讲究的人,就随便找个器物用来贮放浆糊。但浆糊由面粉熬制而成的,常遭鼠窃,且易招蚊蝇蚂蚁,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于是于是就有能工巧匠,专门设计了一种用来贮存浆糊的器具——糊斗,作为文房清玩使用。
装蜡要有容器,习惯称为它蜡斗。到了明代,人们渐渐喜欢用浆糊封缄,糊斗就应用而生了,它根据蜡斗加以改进,因浆糊由粮食制成,防鼠蝇需加个盖子,但防馊霉又须通风,于是折中出此类文房的基本特征:镂空的顶盖。糊斗的形制有酒杯式和带足长桶式几种。酒杯式上大下小,形如加盖的酒杯;带足长桶式高数寸,下有三足,适宜盛糊,也便于清洗。明人文震亨《长物志》曰:“有古铜有盖小提卣,大如拳,上有提梁索股者,有瓮肚如小酒杯式,乘方座者有三篐长,桶下有三足姜铸回文小方斗,俱可用。陶者有定窑、蒜蒲、长礶、哥窑方斗,如斛中置一梁者,然不如铜者便于出洗。”
图中这件糊斗,粉彩渲染,小巧玲珑,丰满圆润,摩挲指掌间,画工清新随意,雅意氤氲,惹人怜爱。这件糊斗应该属于民国时期的的文房用具,在文房用具中糊斗传世品较少,又因其形制小巧而不引人重视,故收藏难度较大。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艺术品象征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富豪藏家大量加入引发市场巨变
- 艺术品银行的准入密码:书画与钱币的价值通行证
- 收藏学问:宋代官窑鉴定五大细节
- 瓷器收藏江湖:揭秘三层收藏者的认知壁垒与生存法则
- 艺术品已成为资产,艺术收藏热潮正在富豪圈蔓延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
- 别再小看民间藏家!一场颠覆认知的文化财富革命,正在悄然爆发
- 收藏:最高境界的品位!
- 民藏的精品由国家来买单,使艺术品真正的流动变现!
- 艺术与财富的双重奏: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艺术与财富的交响: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收藏界沸腾!《报告》获批,艺术品抵押贷款让财富“活”起来
- 我们为什么要做艺术品收藏!?原因就这个...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