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莹琉璃 鸳鸯双栖
琉璃,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玻璃,只不过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玻璃,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人造水晶”。在古代,它也叫“瑠璃”,在当时,它是进行青铜冶炼锻造时产生的一种附属品,因为它流光溢彩,五彩缤纷,而又晶莹剔透,美丽异常,从而被我国古人称为“五色石”。
琉璃不仅是我国五大名器(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之一,也是佛教七宝(金、银、琉璃、琥珀、砗磲、玛瑙、珍珠)之一,可以说是名贵的代名词。因为青铜冶炼而产生了琉璃,看来,琉璃在我国的出现当是在青铜器的“黄金时代”——商周时期。不过,我国史书上,真正有瑠璃的记载,是在东汉时期。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大秦(古罗马)“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虎魄、琉璃、朱丹、青碧”,也说明琉璃并不是我国本土所产,而是西方的舶来品。
笔者收藏有一对产于清代的琉璃鸳鸯摆件,它们高6.8厘米、长4.7厘米、宽2.3厘米。只见鸳鸯相对而卧,红色的冠,黄色的身子,绿色的翅膀,尾巴一个呈蓝色,一个呈黑色,其中一个背上还驮着两个红色的琉璃珠,那是它们爱情的结晶。“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首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同生共死的鸳鸯形象,至今已经成为坚贞爱情的代名词,引得后世无数痴情男女顶礼膜拜,以及文人骚客们的千古传唱。尽管已经过去百余年岁月,仍能看出制作之精美,遥想当年,定然五颜六色,光彩异常。
与颜色艳丽如彩瓷,靓丽晶莹如水晶的琉璃杯、琉璃瓶和琉璃摆件相比,更惹人们喜爱的是琉璃珠。它小巧玲珑,没有棱角,比较适合把玩,深受我国历朝历代之人喜欢,在宋朝时,琉璃便被称为“药玉”和“瓘玉”,把它当成美玉佩戴。同时,由于赋予它的佛教意义,从而使得琉璃也成为佛教徒常挂的念珠。所以,琉璃制品中,最常见的便是琉璃珠,像我们在古玩市场常见的蜻蜓眼,其实便是琉璃珠的一种。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收藏艺术品象征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富豪藏家大量加入引发市场巨变
- 艺术品银行的准入密码:书画与钱币的价值通行证
- 收藏学问:宋代官窑鉴定五大细节
- 瓷器收藏江湖:揭秘三层收藏者的认知壁垒与生存法则
- 艺术品已成为资产,艺术收藏热潮正在富豪圈蔓延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
- 别再小看民间藏家!一场颠覆认知的文化财富革命,正在悄然爆发
- 收藏:最高境界的品位!
- 民藏的精品由国家来买单,使艺术品真正的流动变现!
- 艺术与财富的双重奏: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艺术与财富的交响:名人字画收藏正当其时!
- 收藏界沸腾!《报告》获批,艺术品抵押贷款让财富“活”起来
- 我们为什么要做艺术品收藏!?原因就这个...
- 为什么说:古玩有灵性,能给藏家带来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