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文饰是怎么来的
夔纹,也常称作夔龙纹,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上常见的一种爬行动物纹饰,其主要形态特点为:大口、卷唇、无角、一足、卷尾,并且常以两两相对的形式同时出现天同一器物之上。夔的形态与构图特点与生有双角的龙判然有别,所以将夔纹称作夔龙纹是不正确的,同时说明马承源先生“凡是蜿蜒形体躯的动物,都可归之于龙类”(《中国青铜器》,2003)的说法也有欠妥当。
对夔的理解最早见于战国初《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坡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庄子《秋水》中有:“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夔的解释是:“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这里说的是“如龙”,指夔并不是龙。
上述资料对夔的理解都是一足、无角的神兽,有的说夔像龙,有的说夔像牛,那到底夔是什么呢?
夔纹铜禁 西周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现在,我们从商周时期出土的重要青铜器上可看到一种体型如蛇、腹生一足(也有无足或双足的情况)、做张口、卷尾状的动物纹饰,自宋代学者开始称之为“夔纹”。
夔纹龙耳套环青铜罍 春秋时期
现藏于内蒙古博物馆
为什么古代青铜器会使用夔纹?又有何寓意呢?
唐代术士杨筠松所著《龙经》对夔进行了一个很好的解答:“夔龙为群龙之主,饮食有节,不游浊水,不饮浊泉。所谓饮于清游于清者。”作者不但直接将夔归属为龙,而且认为夔是“不游浊水”、“不饮浊泉”的群龙之主,由此我们可认为,夔纹象征王权和神权,饰有夔形纹饰的青铜礼器或兵器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与尊贵。
本人曾有幸收藏到一柄工艺精湛、保存完好的商晚期青铜刀。这柄小刀仅有十二、三厘米长,短小精致,造型罕见,刀柄被铸造成一只体态优美的圆雕动物,形状如龙,双唇上卷,项上有鬣鬃,无角,项下有须,腹下一足,尾部也呈卷曲状,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夔纹饰。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几年:哪些瓷器或会被市场看好?
- 古董市场货源危机已来临,手上的藏品可要藏好了!
- 这些收藏经验,都是无价之宝!
- 好好收藏吧!古物有灵性:迟早会给你带来吉祥好运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2025 收藏大变局:经济越低迷,越要重仓这 3 类藏品!
- 进入年中,艺术收藏迎来一波新高潮!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民间收藏的一线生机究竟在何方?
- 当代艺术品收藏:为什么说未来价值值得期待?
- 开放民间收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 收藏界“黑马”现身:1分纸币逆袭成“金疙瘩”,3.45万成交引热议
- 国家要让文物活起来:藏家也该盘活自己的藏品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