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牛郎织女相会竹雕赏析

发布日期:2016-08-15    来源:中国收藏网    责任编辑:钿钿    阅读:1132   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历史悠久,浪漫动人,因此和“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和祝英台”以及“白蛇传”一起被列入我国民间的四大传说,直到今天仍然经久不衰,感动着憧憬爱情、向往爱情的男男女女前赴后继。

竹雕(牛郎织女画).jpg

笔者收藏有一款清代的竹雕笔筒,为圆筒状,直径10.5厘米、高14.3厘米。它采用浅浮雕的形式雕刻着七夕之夜,牛郎和织女相会于鹊桥的故事。只见白云朵朵,大如雪团,尤其是最上方一朵,就像是一朵美丽的大红花,衬托得氛围喜庆而热闹。层层叠叠的白云之间,手拿斗笠的牛郎面向织女而立,在不远处,织女正手捧着几匹织布朝牛郎缓缓走来。牛郎的身边,有一头老牛,它正悠闲地摇着尾巴,看样子,它为自己终于完成主人相见的任务而感到满足,为了这次相见,牛郎跨越千山万水,不远万里来到天上银河,老牛居功至伟。一只只喜鹊在天空中飞舞着,仿佛能听到它们叽叽喳喳的叫声。由于对牛郎和织女每年一度的相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喜鹊也因此一跃成为我国的吉祥鸟类之一,留下“喜鹊登梅”、“喜鹊叫春”、“喜鹊报春”等许多吉祥用语。在笔筒的另一边,有“戊子五月制,山人”的款识,另有“山人”印章,清代的戊子年当为1888年,只可惜,山人是谁,尚且没有可靠来源。不过,从这件竹筒笔筒如此精雕细琢来看,当为当时名家所作无疑。

古往今来,吟咏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诗词很多,最著名的当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来反衬牛郎织女,“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将整首诗推向高潮。而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也很有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后两句可以称作是永恒之经典。北宋女词人朱淑真写的《七夕》词也很感人,“巧云妆晚,西风罢蜀,小雨翻空月坠。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微凉入袂,悠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也可称作神来之笔。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中华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