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细水 泠泠清波 清新笔洗
北宋汝窑青瓷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龙泉窑青釉塑贴四鱼纹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洗笔之用
文玩,即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文房器玩。其中,单是“伺候”文房四宝之“笔”的,就有笔筒、笔洗、笔搁、笔舔等。而笔洗,更有“文房要器”之称。
金代定窑白釉印花海兽鱼纹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笔洗,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用毛笔书写、作画前,可作润笔之用;书写、作画之时,如果墨色太浓,可以略蘸笔洗中水少许以润墨;写完了、画完了,如果距离下次用笔的时间间隔很短,还可以在其中涮笔。
明正德 素三彩海水蟾纹三足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从一些古代文献、名著上透露的信息看,古代文人在写字、作画时,还有沐浴、焚香、抚琴等过程。光是笔洗的样式已经这么讲究,洗笔的水也要求是泉水,为了取“清洁”之意,要用莲蓬去了外皮来刷笔。
清康熙豇豆红釉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洗涮笔毫,是中国文人们书画的最后一个步骤,那一方“池水”中氤氲缠绕的墨迹,笔尖在清水中释放的“身心”,寄托了多少文人墨客的闲情逸致。因此,如果说中国书画的行笔勾绘的是一种情感释放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的结束,该当就是那一池被墨色浸染的“池水”了。
雅器之赏
文人书斋案头的文房用具
作为文房中不可或缺的要器的笔洗,除了实用价值之外,因其雅致精巧、造型装饰各有千秋,还成为了那些追求优雅和精致生活的古代文人墨客手中的玩赏之物。
东汉青釉原始瓷四系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从笔洗发展来看,其大约是和毛笔书写的历史同步,具体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但从传世作品来看,应该不晚于唐代。观存世林林总总之笔洗,形制多样,材质形形色色,有玉、瓷、铜、玛瑙、珐瑯、象牙和犀角等,其中瓷笔洗为主流,在文房用具中极具观赏性。
清雍仿官窑桃式洗 上海博物馆藏
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笔洗作品是宋代五大名窑的瓷笔洗。这些瓷笔洗一般为敞口,浅腹,形状多种多样,包括花果、鱼、兽等形象。如桃式洗做成半个桃实形,一段有枝茎,桃叶包绕,造型饱满、风趣、讨人喜欢。宋代官窑、龙泉窑都烧有这种桃式洗,但传世品不多见。
宋代官窑青釉圆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就宋朝工艺美术而言,宋瓷和宋代院画的典雅气质一脉相通,反映了赵宋王朝高雅的艺术品位,瓷器成为工艺美术中最突出的部分,笔洗成为和文人审美趣味相一致的理想象征,笔洗作为文房用具,也继承了这一特色。
明宣德鸾凤纹十棱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明清时期,瓷制笔洗迎来了继宋之后的又一高峰,生产量大,传世者多。凡前代洗皆有仿制,且有所革新。如明代首创十棱洗,别具一格,生动新颖。明代屠隆《考槃余事》载:“今用作洗,最佳者有官窑元洗、葵花洗。”文中即提到了当时瓷笔洗的制作情况。
清乾隆霁蓝釉艾叶形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瓷笔洗造型更加丰富多变,竹节洗、扇式洗、腰圆洗等其创新,大多造型优美别致,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在吟咏书写之余,案几置一笔洗亦是一件乐事。
藏界之珍
宋代哥窑葵花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关于笔洗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在民国年间,北平琉璃厂雅文斋古玩铺掌柜肖吉农,曾被人邀请到一户人家鉴定古董,偶然间在这家人的廊檐底下看见一堆破烂的瓶罐,其中有一件海棠式笔洗,于是他给主人5块大洋买下了这堆“破烂”。肖吉农回到雅文斋,把那件海棠式笔洗刷洗干净仔细鉴定,确认是件北宋哥窑笔洗,至少价值600块银元。这个故事说的是捡漏,但是同时也说明了宋代五大名窑笔洗在当时的价值之高。
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在 2012年4月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专场拍卖会上,一款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2.08亿港元(2670万美元)成交,打破了宋代瓷器拍卖史的最高纪录——此前的纪录为864.1万美元,创于2008年。苏富比中国陶瓷及艺术品部国际主管仇国仕在拍卖前坦言,其此生都不再指望能再度经手一件重要性能与此相比的拍品。
不过,如今想要在收藏市场上捡漏可不是那么容易了。笔洗的收藏,尤其是瓷笔洗,市场上鱼龙混杂,所见仿制品较多,不了解这一类别的时代特征和风格,很难分辨真假。但仍有一部分笔洗的价格并不是很高,只要具备相关的断代知识,也可以斟酌购买。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几年:哪些瓷器或会被市场看好?
- 古董市场货源危机已来临,手上的藏品可要藏好了!
- 这些收藏经验,都是无价之宝!
- 好好收藏吧!古物有灵性:迟早会给你带来吉祥好运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2025 收藏大变局:经济越低迷,越要重仓这 3 类藏品!
- 进入年中,艺术收藏迎来一波新高潮!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民间收藏的一线生机究竟在何方?
- 当代艺术品收藏:为什么说未来价值值得期待?
- 开放民间收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 收藏界“黑马”现身:1分纸币逆袭成“金疙瘩”,3.45万成交引热议
- 国家要让文物活起来:藏家也该盘活自己的藏品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