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尾尾动人——国画中的鱼

发布日期:2016-08-15    来源:中国收藏网    责任编辑:钿钿    阅读:1283   版权与免责声明

“鱼”自古就被视作吉祥之物,有着寓意丰收,收益丰富,还有着鲤鱼跳龙门之意,古往今来,关于鱼的题材多不胜数,各种不同的组合,人们根据对鱼的观察和某些特性,作品寓意也很是丰富,关于鱼,不仅在我国广为流传,在世界各地也都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很多关于鱼的作品,也是让人心旷神怡,精美绝伦,气韵生动,也展现了我们国画的精髓。

汪亚尘 鱼乐图.jpg

鱼图是家居挂画装饰中非常好的元素。欣赏画家笔下的国画鱼,绝对是一场让人心旷神怡的美的盛宴,不同的老师,他们笔下的作品也各有千秋,但是他们的作品都展现出了中国国画的精髓所在。

汪亚尘画作.gif

汪亚尘擅长花鸟虫鱼,尤以画金鱼驰名于世。作画借鉴西画的写生技巧,并深研中国传统技法中的小写意,喜描摹宋代花鸟,亦欣赏清代任伯年和虚谷,融合中西,故其画得雅俗共赏之致。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画坛,有三位以画动物称誉于大江南北的画家,汪亚尘的金鱼、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并称“画坛三绝”。

汪亚尘画作1.png

汪亚尘画金鱼题材最多,他一生中所绘金鱼作品的数量超过了其他类型作品数量的总和。在汪亚尘游鱼作品中出现的金鱼少则两条,多则九条。所画品种是以“龙睛金鱼”为主,此种金鱼自古以来被视为正宗金鱼。他所画金鱼借鉴西画的写生技巧,并深研中国传统技法中的小写意,喜描摹宋代花鸟,亦欣赏清代任伯年和虚谷,融合中西,益得栩栩如生的悠哉游哉、红鳞碧藻、水光尾影,达到雅俗共赏之妙。

汪亚尘画作2.png

陈大羽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大师,书法家、篆刻家。作品以深厚的西画根底转攻国画,其特点是以没骨点垛作装饰性构图,用笔沉静,力量、速度大体平均,其韵律主要依靠物象不同的色彩、形状的组合而获得体现,而少有轻重疾徐、顿挫转折的节奏变化。他对大写意花鸟最大的贡献,是一改传统写意文人画温文儒雅的气质,而代之以豪放的个性风格和雄强的时代特征。

陈大羽 双鱼.jpg

他在吴、齐画风基础上,强化了笔墨的表现力,尤其善于运用浓墨浓彩,形成墨彩相撞相融的强烈效果,开合充满视觉张力。进入晚年,他的笔墨语言愈趋雄浑老辣,达到极为自由和纯粹的境界。以前不少人画水中鱼,不管是观赏鱼,还是草鱼,多以“鱼乐”题之。而先生于1977年曾在一幅群鱼图上题写:“庄周濠梁观鱼,谓鱼乐也,余曰非也,鱼非乐也,世有纶筌在,鱼忧惧不暇,鱼何乐之有。”道出世间万事万物的辨证关系,警示不可盲目傻乐。

陈大羽画作.jpg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中华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