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罐工艺赏析
紫砂罐和紫砂壶一样,都是用紫砂做成的容器。而我们平时听到最多的是紫砂壶鉴赏,很少有人会对紫砂罐也进行工艺赏析。我们今天就和中华收藏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紫砂罐工艺的赏析吧。
紫砂罐工艺一:制作
所见紫砂罐皆为光素几何形,非方即圆。其中又以圆器居多,有大口短颈、小口长颈之别,腹身有广肚敛足、有鼓腹球形、有折肩直腹,亦有上侈下敛、器底外撇 者。一般,罐底平整者,年代较早﹔底部有圈足者,一般皆作假圈足,应是入清以后,制器日趋讲究之故。方形器则有四方(正方、长方)、六方,未见八方以上。 多作上宽下窄的下削形,显得英气勃勃。方形罐偶有假圈足者,但多半为钉足形式,有四钉、六钉之别。
紫砂罐工艺二:造工
大抵采用拍身筒成型及泥片镶接法,早期制器尚有木模、泥模镶接法。小囗瓶于内壁肩线处,常留有两段泥片镶接痕迹。通常内壁接缝处的脂泥并不刮修,原始味较 浓。年代越早者,造工越粗放,反之,越追求精工者,年代较近,内部造工也比较讲究。据史载,明弘治、正德年问(1488—1521年)宜兴湖□九里山金沙 寺僧,常与缸瓮匠户往来,因而以制缸方法,洗练澄泥,烧造壶具。可见制缸匠师实对紫砂壶之滥觞饶有启发,对制缸技艺进行研究,当有助于紫砂茶壶的溯源。
紫砂罐工艺三:装饰
在泥料方面,以紫泥为主,朱泥次之,段泥及其它泥色最少。早期为原土原矿并掺以粗砂,稍后则见掺砂、铺砂、绞胎、贴泥、开光、印纹、点彩、满彩等,各类装 饰技法同见于紫砂壶。以装饰手法观之,肩线的处理有的贴饰一圈同心泥片,有的还刻出大小如意纹或柿蒂纹,手法是在贴上泥片后,以半圆形工具将不要的泥片剔 除,使其形成全以半圆弧,或凸或凹所构成的如意状纹饰。
紫砂罐工艺四:款识
绝大多数的紫砂罐均不见落款,当然,有部份是钤于盖面上,随着罐盖的佚失而失传。作为日用器皿的一种,早期紫砂罐是毋需落款的,然而随著作坊之间的竞争,品牌意识觉醒,渐渐可于罐身看到各式印记,此一时期应在明末清初之际。
推测,早期款识应是钤于盖面,一是钤盖方便,二是陈列堆放时易于辨别,前述泰州市博物馆所藏的几件盖罐,俱是落款于盖面的例子。由于目前所见陶罐多已失 盖,所以有款识者,多见于罐底,就现有记录,款文有‘荆溪 徐飞龙’、‘荆溪 徐连龙’、‘干隆年制’、‘杨彭年制’、‘清德堂’、‘陈范虞’、‘王南林’,以及常见于朱泥壶、釉彩壶的山水肖形印。从上 述款文来看,不乏名家字号,虽未必均能证实出自名家之手,然依土胎、做工、烧成等外观条件判断,均为清代各期制器无误,亦即在时代特征方面,紫砂罐与紫砂壶是两相吻合的。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未来几年:哪些瓷器或会被市场看好?
- 古董市场货源危机已来临,手上的藏品可要藏好了!
- 这些收藏经验,都是无价之宝!
- 好好收藏吧!古物有灵性:迟早会给你带来吉祥好运
- 文物市场新政落地,民间收藏迎来价值释放新周期
- 2025 收藏大变局:经济越低迷,越要重仓这 3 类藏品!
- 进入年中,艺术收藏迎来一波新高潮!
- 古玩行情低迷?这样的藏品越卖越贵,还不愁卖!
- 民间收藏的一线生机究竟在何方?
- 当代艺术品收藏:为什么说未来价值值得期待?
- 开放民间收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 收藏界“黑马”现身:1分纸币逆袭成“金疙瘩”,3.45万成交引热议
- 国家要让文物活起来:藏家也该盘活自己的藏品
- 文物唯有流通起来变现:才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收藏保护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