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考古一般对古玉做什么鉴定

发布日期:2016-08-09    来源:中国收藏网    责任编辑:钿钿    阅读:1230   版权与免责声明

随着古代墓葬越来越多的被发掘,随之出土的古玉也越来越多。这些古玉中有好有坏,在收藏的过程总免不了做一些鉴定。那么一般考古人员会对古玉做哪些鉴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玉.jpg

1、年代鉴定:和田古玉的年代对其价值有很大的影响。比如一件殷商时期的玉器要比明清古玉器贵很多。年代的鉴别,在考古行中被称为“断代”,就是鉴定一件玉器出自什么年代。准确断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常听说或读到这样的描述,即某玉器制作年代在某时代以后至某时代之间,如“明末清初”、“唐宋之间”等等。只凭种、器型、琢工等,而无旁证资料,则只能大概断代。

古玉1.jpg

2、器形鉴定:对一件古玉器而言,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对其定名。要定名就必须弄清楚它是什么器型,以及是做什么用的。这对于有文字记载之后制作的玉器来说相对容易一些,而对于原始社会至夏商等早期而言,则非常困难。考古学的发展使得很多器型都有明确的定义,可仍有一部分由于没有找到实际证据仍然要靠推测。很多较重要的器型和纹饰,它们都有一定的时代特点可帮助我们鉴别,在实际购买中可以相互比照。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古玉的形制可以仿制,须小心谨慎。

古玉器.jpg

3、玉质鉴定:和田古玉玉质的鉴定相对其它方面来讲要简单一些。我们可以运用和田玉相关特性去识别它们。但有些出土古玉由于年代久远,常会有钙化现象,即由于地下水等的腐蚀,玉器的部分或全部已变成了白色或黄白色不透明状,这对玉质的鉴别会有很大影响,最好经过专业人士检测后才能确定。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中华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