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馆藏战汉玉印鉴赏

发布日期:2016-08-08    来源:中国收藏网    责任编辑:钿钿    阅读:1933   版权与免责声明

先秦两汉的印玺是一种代表权力和凭信的工具,在战国至两汉时期得到全盛发展,其形制各异、材质多样、书法隽永、刻工古拙,历来为藏家所珍爱。玉印为其中之一且存世稀少,更为可遇而不可求。业内专家中华收藏家协会秘书长龚经强特别辑合目前国内馆藏代表性战汉玉印,以飨藏友。


“杜安居”玉印

印面1.6×1.6cm,通高1.0cm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杜安居”玉印

“杜安居”玉印

东汉私印。墨玉质,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顺读“杜安居”三字。


“杜元”玉印

印面2.3×2.3cm,通高1.5cm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杜元”玉印

“杜元”玉印

东汉私印。印青玉质,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横读“杜元”,两字并列。


“郭徹”玉印

印面1.9×1.9cm,通高1.3cm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郭徹”玉印

“郭徹”玉印

东汉私印。印白玉质,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横读“郭徹”二字。二字为标准汉印篆法,印面布局极具法度。


“尹让”玉印

印面2.1×2.1cm,通高1.4cm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尹让”玉印

“尹让”玉印

东汉私印。青玉质,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横读“尹让”二字,两字并列。


“陈毋伤印”玉印

印面1.7×1.7cm,通高1.2cm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陈毋伤印”玉印

“陈毋伤印”玉印

东汉私印。黄玉质,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上起顺读“陈毋伤印”四字。


“王尊”玉印

印面2.4×2.4cm,通高1.9cm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尊”玉印

“王尊”玉印

东汉私印。青玉质,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起横读“王尊”,两字并列,所占印面不等,明显地考虑到入印文字的具体结构。


“刘憙”玉印

印面2.1×2.1cm,通高1.3cm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刘憙”玉印

“刘憙”玉印

东汉私印。玉质,琢造,鼻钮残。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横读“刘憙”二字,字口较深而平整。


兽钮玉印

2.3cm,长2.8cm,宽2.8cm

兽钮玉印

西汉玉印。河北满城中山王刘胜墓出,方形灰白色玉质,光洁明亮纽为一个站立回首的螭虎,四肢粗壮有力,长尾卷于腹下,造型生动,琢磨细腻,无印文。


“妾徼”玉印

印面2.1×2.1cm,通高1.4cm

“妾徼”玉印

东汉私印。青玉质,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横读“妾徼”,二字并列,篆法尚精,而布局稍散。印台四垂直面各有一组减地凸起的窃曲纹饰,台面向上敛成斜坡状,并微有下凹成弧形,其上布满阴琢的雷纹。印体土沁,满布斑点,斑色如干叶之黄。

“妾徼”玉印

在两汉姓名私印中,女史佩印时有所见,以铜铸印居多,玉琢印少见。铜铸者多为两面印,一面铸其本人姓名,另一面铸称“妾某”。玉质女史佩印目前仅见印面琢治“妾某”二字者。


魏霸玉印

魏霸玉印

魏霸玉印

魏霸玉印

东汉“魏霸”是汉代玉印中的精品,也是现存汉代形制最为硕大的一方私印。据史书记载,魏霸是东汉和帝时人,曾任巨鹿太守、太常等职为政简朴。“魏霸”印文清朗妥适,线条匀落流畅,遒健中见婉转,具有一种文静典雅的韵味。


“妾未治”玉印

“妾未治”玉印

西汉私印。黄玉质。型制为方形,覆斗钮。印面有阴文鸟篆书“妾未治”。

“妾未治”玉印

妾是汉代妇女的谦称,未治是人名。印文字体简化,疏密自然,具有优美的装饰效果。


“武意”玉印

“武意”玉印

“武意”玉印

“武意”玉印

西汉玉印。玉印采用鸟虫篆书体,这是一种将鸟、虫、鱼的形象或抽象形态融入笔画的篆书变体。鸟虫书在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器铭文上即已出现,尤以吴越地区较为流行。此印文字意态飞动、精丽娟美,与润洁剔透的质地和精湛的琢刻工艺交相辉映,是汉玉印的精品之一。


“陈请士”玉印

边长2cm,高1.5cm

陕西省西安市北郊范南村陈请士墓出土

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陈请士”玉印

“陈请士”玉印

西汉私印,水晶印。透明,纯净无暇,覆斗形纽,上有一穿,印面方正平整,阴刻篆体“陈请士”三字,字体整规大方,通体抛光。


“夫人”玉印

1.5cm,印面2×2cm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罗泊湾2号墓出土

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夫人”玉印

“夫人”玉印

西汉玉印。青黄色,桥纽,正方形。印面有边栏和纵格,阴刻篆书“夫人”二字。


“羊纽印坯”玉印

1.6cm

江苏省盱眙县东阳3号墓出土

现藏于南京博物馆

“羊纽印坯”玉印

西汉羊纽玉印。青玉质,器表沁泽较重,方形印,羊纽,雕琢简约,形象不失生动,养身下穿有一孔,用于系挂,印面无纹,轮廓圆润,系长期把玩所致,当为玉挂饰。


“长乐富贵”琥珀印

0.8cm,边长1.1cm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甘泉姚庄102号汉墓出土

现藏于扬州博物馆

“长乐富贵”琥珀印

西汉琥珀印。橘红色,边角光滑圆润,保存完好,上刻卧兽纽,兽腹下有一穿,便于携带,印面阴刻“长乐富贵”吉语,字体遒劲挺拔,显示汉印艺术风格。


“李谢”玉印

2.3cm,宽2.3cm,高1.8cm

湖南省长沙市魏家堆3号墓出土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李谢”玉印

西汉玉印。黄褐色,局部受沁有黑斑,印面为正方形,覆斗醒纽,上有穿鼻,印面阴刻篆书“李谢”二字。


“桓启”玛瑙印

2.4cm,宽2.4cm,高1.7cm

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塘1号墓出土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桓启”玛瑙印

西汉玛瑙印。黄白色,印面为正方形,覆斗形纽,带穿鼻,印面阴刻篆书“桓启”二字。


“周诱”玉印

2.2cm,宽2.2cm,高1.7cm

湖南省长沙市黄土岭27号墓出土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周诱”玉印

西汉玉印。鸡骨白色,印面为正方形,覆斗形纽,上有穿鼻,印面阴刻篆书“周诱”二字。


“危息”玉印

1.3cm,边长2cm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新村32号墓出土

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危息”玉印

东汉玉印。青玉,呈黄白色,覆斗纽,正方形,印面阴刻缪篆“危息”二字。印面残有印泥痕。


“吕万年”玉印

1.1cm,边长1.3cm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火车站74号墓出土

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吕万年”玉印

东汉玉印。青玉,棕褐色龟纽,腹下有穿,正方形,印面阴刻“吕万年印”四字,缪篆。印文沟内残有印泥痕。


“皇后之玺”玉印

边长2.8cm,高2cm,重33

陕西省咸阳市北塬韩家湾狼家沟出土

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皇后之玺”玉印

西汉皇后之玺。羊脂白玉,玉质坚硬致密,纯净无暇,无任何受沁现象,玺体为正方形,纽为高浮雕的匍伏回首状之螭虎。螭虎形象凶猛,体态矫健,四肢有力,双目圆睁,背部阴刻出一条较粗的随体摆动的曲线。玺台四侧面呈平齐的长方形,并琢出长方形阴线框,其内雕琢出四个互相颠倒并勾连的卷云纹,玺面阴刻篆书“皇后之玺”四字。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本文来源:中华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