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秋大量拟古之作亮相艺术宫



早报记者 江村
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初颇具古意的拟王蒙山水、钱远花鸟到最近的青绿山水与泼墨敷彩之作,92岁的海上书画大家陈佩秋昨天在中华艺术宫八楼展厅举行“丹青致优”――陈佩秋书画艺术展。由中华艺术宫与上海中国画院合办、光明乳业支持的这一展览共展出陈佩秋艺术作品近百幅,展出时间将持续至9月10日。
临摹、学习前人画作
陈佩秋的书画在上海的一些名家画展上时有所见,然而一下子展出这么多的陈佩秋作品却并不多见,尤其是大量陈佩秋的拟古之作更是罕见,也体现了其潜入传统的功力所在。现场展出的拟古之作包括《仿钱选花卉图卷》、《仿王叔明山水册页》、仿八大游鱼、临李嵩《花篮图》、临王冕《墨梅图》等。
生于1922年的陈佩秋1942年入西南联大,后转读艺术,并于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后与鉴定大家、书画家谢稚柳结为伉俪,1950年代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开始大量接触古代字画,临摹宋人团扇。
陈佩秋曾自述:“早年,在学校学画,总是临摹古人的东西,为的是认识一些规范的、优秀的传统。我总是挑我喜欢的画临摹……日积月累的慢慢学习,从前人的原作和画册中,我学习和区别了哪些前人的花鸟技法可以吸收和继承。譬如一叶细小的松针,它的形体,各个代表作家皆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这仅是其中细小的万一;但仅此万一,便能提醒我应当如何细致地去体察生活。凡我未有直接生活的,皆可由其中间提取,它可省去自己时间和条件的不达。”
先作花鸟后攻山水
陈佩秋早期作品中,花鸟画占据了相当比例,现场展出了其中不少作品,包括作为此次展览的封面之作《翠竹山鹧》(作于1970年代)。
上世纪90年代前后,陈佩秋侧重学画山水,并多用方构图,不拘泥于勾皴和点法,从浅着色慢慢学画重彩,其后逐渐受西方印象派等的设色影响,画境为之一变,愈重写生,设色豪放,用色鲜亮,如此次展出的《九寨秋色》、《长松旭日》均可属于此类。对此,陈佩秋在自述中写道:“我开始学的重彩是传统大青绿,其方法几乎都是勾皴后填色,或是填色后勾皴的,并且多以青色、绿色为主。改革开放后,看到了许多国内外的画展,眼界大开,渐渐地对传统的优劣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与选择,从西方的绘画色彩中也得益很多。”
陈佩秋近日身在云南,未出现在展览现场,但其子、艺术策划人谢定伟表示,这次展览筹备多年,呈现了其母亲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的艺术历程,“当然,由于展厅的限制,还有不少精品之作未能得到展示。”
中华艺术宫副馆长李磊表示,此展是中华艺术宫推出的20世纪重要艺术家的专题系列展览之一,呈现了陈佩秋先生七十多年研习艺术的历程以及在书画、画论等方面的成就,均可作为中国美术研究的范本。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 展览丨第八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国画教学临摹展开幕
- 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览在意大利罗马开幕
- 【万象维新】迎春展拉开帷幕
- 金蛇献瑞·书香迎春 阿克陶县书画展活动火热开展
- 文化中国行丨故宫博物院携手浙江省博物馆 百余件文物演绎“一茶一世界”
- 弘仁元2025迎春藝術品拍賣會预展
- 墨香润兵心 书画映豪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组织“名人名家进军营”书画展活动
- 潮起自贸港——海南画派优秀美术作品全国巡展(海口)开展
- “感恩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达州市第二届残疾人书画艺术作品展开展
- 丹青不渝 明德惟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书画小品展开幕
- “清风润心 廉洁明志”上城区职工书画展今日开幕!
- 中华同根 水墨情深——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展在天水举办
- 变化中的信心,第十一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即将开幕
- 第二十届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禅意丹青”书画展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