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古玉后作

古玉后作

也称老玉新玉,包括“古玉改作”和“古玉后雕”。古玉改作不易被识破,且能以次充好,因此被作伪者经常使用。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古玉大件,器型完整者总是凤毛麟角,出于各种目的,改作者尽量按原来器物的造型及纹饰改作成零星小件,或对残器进行补整,对容易暴露庐山真面目的斧凿之痕.重点进行染色、褪光。如 一 块已经破碎的玉璧,玉贾认为如果照原样出售,大多无人问津或即使有人愿意收置,买方也不可能出高价,于是,往往根据其残破情况改作,如缺一半则将尚存的改作璜.如缺一小部分,则改为玦,如果口残缺则磨去一层改为瑗,若是外边残缺,则磨去一层改为环。至于补整也不少见,如一件系璧破碎了,则截取完整部分而以颜色相仿的玉甚至是金银补之,这种方法,在爱玉成癖、嗜古成风的中国很早就曾屡屡发现。古玉后雕指利用未成器型或器型不规整、雕琢不精的古玉进行加工。将素面的或一面有纹饰一面素面的古玉器.重新切磋,雕琢纹饰。素面的玉斧、玉圭、玉璧、玉璜乃至玉琮等古玉器是被较多选用的器物。利用新发现的古玉,或加工粗糙的古玉仿造古玉器,据调查,有时高达伪制器的十分之一。

    上一篇:梅玉
    下一篇:油炸果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