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真伪鉴定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并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 奴隶主把青铜器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 青铜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它作为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并非使用品。
青铜文化在世界各地区都有发展,这是因为青铜作为工具和器皿的原料有其优越性:
首先,自然界存在着天然的纯铜块(即红铜),因此铜也是人类最早认识的金属之一 。但红铜的硬度低,不适于制作生产工具,所以,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不大。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锡矿石,并学会了提炼锡,在此基础上人们认识到添加了锡的铜即青铜,比纯铜的硬度大。经过测定红铜的硬度为布林氏硬计的35度,加锡5%,其硬度就提高为 68度;加锡10%,即提高为88度。而且经锤炼后,硬度可进一步提高。
在中国古代人们已经能够准确的掌握青铜的含锡铅比例。可根据铸造期望的不同,按比例加锡、铅。《周礼__考工记》里明确记载了制作不同的不同合金比例:
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齐(剂)。
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齐(剂)。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齐(剂)。
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齐(剂)。
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箭头)之齐(剂)。
金锡半,谓之鉴燧(铜镜)之齐(剂)。
一般加锡越多,铸好的青铜器就越硬,但同时青铜也会变的更脆。
其次,青铜溶液流动性好,凝固时收缩率很小,因此,能够铸造出一些细部十分精巧的器物。
最后,青铜的化学性能稳定,耐腐蚀,可长期保存。
此外,青铜的熔点较低,熔化时不需要很高的温度。所以青铜器用坏了以后,可以回炉重铸。
考古证明中国 青铜器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大约二千年以前,自奴隶社会的夏代开始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到春秋时代结束。经夏、商、西周、春秋到封建社会的战国、秦汉,每一时期都有着前后承袭的发展演变系统。我国古代青铜器种类繁多、形制多样,包括:礼器、生产工具、兵器、车马器和其他用具。其中礼器又包括了时期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以下我会为广大网友一一介绍。
(一) 礼器:
青铜礼器十分发达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区别于其他国家古代青铜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之一,这也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本质特点 。礼器的发达是由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异常强大的“宗法血缘”关系决定的。人们对祖先、对神灵的崇拜远远超越了对于自身的认同。
夏代已出现了青铜礼器。到了商代,特别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已十分发展成熟,主要的器类都已具备,主要有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
1食器
鼎是青铜礼器中的主要食器,在古代社会中,它被当作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利的标志。《史记--封禅书》记载:“(夏)禹收九牧之金(铜)铸九鼎”,从此九鼎成为王权的象征、传国的宝器。后来,“桀有乱德,鼎迁于商。”周灭商,成王又迁九鼎于洛邑(今洛阳)。春秋时期周定王元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陈兵于洛邑附近,定王派王孙满前去慰劳,楚庄王乘机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遭到了王孙满的有力驳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左传・宣公元三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问鼎”故事。
目前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铜鼎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商代早期的青铜鼎。1939年安阳殷墟武官村出土的商代晚期后母戊(司母戊)鼎长方斗形腹,口沿上有两个直耳,腹下有四个圆柱足。腹部四周饰以兽面纹和夔[kui葵]纹,耳外侧饰以双虎食人头纹,足上部亦饰以兽面纹,并皆以云雷纹为地纹,神秘而繁缛。腹内壁铸有铭文“后母戊”三字,据此可知为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而作。形体巨大,高达1.33米,大长1.10米,宽0.79米,1994年经中国历史博物馆科技部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进行标准计量,实测重量为832.84公斤,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制作精美,系用多块陶内范和外范拼合浇铸而成,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冶铸业的高水平和中国古代人民无以伦比的智慧与创造力。
青铜鼎是在新石器时代广泛使用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鼎出现于商代早期,即商二里冈文化期,历经各个朝代,一直沿用到两汉,乃至魏晋,是青铜器中行用时间最长的,因而变化也很大。属于商代的有圆鼎、鬲鼎、扁足鼎、方鼎等。
商代用鼎制度,中、小型墓陪葬的一般是一具或二具。无论是殷墟或殷墟以外地区大都如此。但是王室的陵墓则悬殊甚大,商晚期殷墟妇好墓出土方鼎二、扁足方鼎二,大小不同的圆鼎三十二具,还有少数残破的碎片,可见中、小型墓和王室墓等级差别的森严。表现等级秩序明显的,是西周的列鼎制度。宝鸡竹园沟西周早期1号墓已出现大小相次三具一组列鼎,和另二具配合的鼎。奴隶主贵族等级愈高,使用数愈多,就是说享受肉食品亦愈丰富。据礼书的记载,西周时:
天子用九鼎,第一鼎是盛牛,称为太牢,以下为羊、豕、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
诸候一般用七鼎,也称大牢,减少鲜肉、鲜腊二味;(但东周时诸侯宴卿大夫也可用九鼎);
卿大夫用五鼎,称少牢,鼎实是羊、豕、鱼、腊、肤;
士用三鼎,鼎实是豕、鱼、腊,(士也有用一鼎的,鼎实为豕)。
鉴定手法
从中国的古墓中发掘的青铜容器经常被积极的收藏或作为一种极具外来情调与古典气息的装饰,特别是由于年代久远,青铜容器表面附着特有的那种绿色时,作为收藏或装饰的价值常常更高了。然而,正是由于如此高的价值,它们也自然成为毫无道德的狂贼的目标。从古至今,盗墓贼一直从古墓遗址中盗取这些青铜容器。
为了满足20世纪的需要,仿制商人也推出“古代青铜器”,其实要么在某个具有古代特征的物件上涂抹一层假的铜绿,要么在出售之前,对一些损坏或锈蚀严重的容器作一些额外的修补而已。很久以来,精明的商人抓住许多收藏人士对收藏品的真假、原品或是修补品分辨能力不强的弱点大发其财。甚至博物馆都受到这种作假行为的伤害。目前,现代科技的运用就常常使真相大白。
例如,在显微镜的观察下,在假铜绿中,通常可发现泄露伪劣的不完整结构与形态。化学和物理实验、放射性碳素与日照时间检测、x光线都可以用于鉴别可疑的物件。但华盛顿州freer美术馆的一位职员认为头脑与眼睛的敏感程度也与之有关系,他注意到这样的现象,即在展览中发白发绿的容器看起来与它的带有光亮的柒黑底面的照片很类似。少量的侦察工作就可以发现事实的确如此,在世界市场上销售的物件被人为填加铜绿,只不过可能会提高身价。
- 收藏专业术语
- 行话术语陶瓷术语书法术语绘画术语古币术语青铜器术语玉器术语玉石术语拍卖专业术语古家具术语紫砂壶术语钻饰术语翡翠术语邮票术语漆器术语
- 瓷器陶器
- 基础常识真伪鉴定陶瓷修复其它分类唐三彩青花瓷珐琅器粉彩
- 字画书法
- 基础常识真伪鉴定保存修复投资技巧书画流派常用术语文房四宝
- 玉石象牙
- 入门分类鉴定珍藏保养玉器文化和田玉象牙玺印
- 金银珠宝
- 白金钻石宝石玛瑙琥珀珍珠水晶银饰猫眼石红宝石蓝宝石
- 古家具
- 家具常识红木家具紫檀木黄杨木黄花梨金丝楠红豆杉阴沉木红酸枝杞梓木
- 古钱币
- 古币钱币纪念币发行公告历代货币近代钱币
- 奇石化石
- 田黄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珊瑚鸡血石巴林石雨花石化石矿石
- 雕品
- 木雕石雕根雕牙雕竹雕漆器
- 邮票
- 集邮常识市场行情发行公告集邮工具邮品
- 紫砂壶
- 紫砂常识紫砂艺人紫砂工艺紫砂名壶
- 青铜器
- 基础常识青铜年表名称解释青铜名器
- 杂项
- 篆刻碑帖古籍善本鼻烟壶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