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收藏网 收藏资讯
我要投稿

张仃 1990年作 早行暮宿图 镜心 水墨纸本

张仃 1990年作 早行暮宿图 镜心 水墨纸本

查看原图
展品名: 张仃 1990年作 早行暮宿图 镜心 水墨纸本
尺寸: 69×68.5厘米
起拍价: 45,000-60,000元
成交价: 170,500元
拍卖公司: 北京传是国际拍卖有限责任公司
时间: 2013-07-27 00:00:00
备注: 题识:早行石上水,暮宿天边烟。庚午早春,以杜甫诗意忆写娘子关景色。它山张仃于燕京。
钤印:它(朱文) 张仃(白文) 山水墨意(朱文)
张仃,当代著名中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1917年出生于辽宁, 1932年进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开拓中国画创作。1933年开始漫画创作,多幅作品入选全国第一届漫画展。1938年初秋到延安,在鲁迅文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1942年应邀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6年任《东北画报》社总编辑,创作了大量年画和招贴画。1949年负责开国大典和全国政协会议设计工作。他所领导的联合大学美术供应社设计并制作了国徽,完成了天安门广场的装潢和新中国的第一批纪念邮票。此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实用美术系主任。1980年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1987年,在中国画研究院举办“张仃焦墨写生画展”。1991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张仃山水书画展”。199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93张仃山水画展”。199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张仃山水画展94~96”。
张仃山水画以焦墨山水为代表。其焦墨山水画显然继承了中国古代山水画传统,笔墨、章法,借古而初。画之气势、意境的创造,画中平远、高远、深远的空间处理,计白当黑的观念,以及或长或短的题跋,都显示了画家深厚的传统功力。尤其画家所用的表现语言—“焦墨”,更体现了画家不同寻常的艺术追求。“焦墨”原是传统绘画中的一种墨法,在“五色”中为黑之极限,其与“白”为色度的两极,中间的“灰调”被省略。从而,势必以一种“计白当黑”、“知白守黑”哲学观念去把握才可能充分发挥其表现力。因此,焦黑不仅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一种表现符号,而且,其中蕴含有传统文化的内涵。明末程邃、近人黄宾虹,都曾以焦墨画闻名。张仃焦墨山水则是对传统山水画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张仃山水画的显着特点,在于其中所洋溢的时代气息和蓬勃向上的精神,这是古代山水画所不同的。画家以写生为创作的基础,并在作品中融入了写生的成分。在张仃的画作中,既传达了作者在写生时对大自然的感受,又运用了很大成分的写实手法。对此,也有评论者提出异议,以为山水画中的写生成分可能是一种不利因素甚或妨害,担心“客观”成分多了而削弱了“主观”成分。其实不然。近代山水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写生的。写生有可能突破某些一成不变的陈规定法,有可能破除表现手法中概念化、程序化的弊端,引入生活气息、地方色彩,以及独特的表现个性。很明显,这里所指的写生成分,绝非那种照相的“记录”,而是经过作者艺术思想过滤后的视觉感受,因而是富有很强“主观”特纫的。在这里,“师法造化”与“中得心源”是不矛盾的。在张仃那些画面或繁或简、或动或静、或放或收的作品中,大都洋溢着作者深沉的情感。在这方面,张仃山水画与诸如傅抱石、李可染、何海霞等画家的山水画艺术一样,正是以个人在写生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变更了传统山水画中某些一成不变的程序,创立了新的审美样式,从而推进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张仃山水画是富有深厚中国画意味的 ,而且又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他的作品耐得住仔细品味。最后不妨借画家夫人灰娃的一句评语,或以概括:读张仃作品,“如读诗,既感到史诗的气魄,又领略抒情深挚而潇洒的风神,语意激扬,措辞忠厚”。
—摘自中国书画报
张仃20世纪50年代初曾与李可染一同探讨以对景写生的方式革新中国画,后因担任行政领导并转作工艺美术而中缀。70年代后期重新操笔,仍沿着写生的路线,但变彩墨为焦墨,改南方风景为北方山水。他以古稀之龄,数十次登太行,攀秦岭,涉沙漠,漫游黄土高原,创作了大量作品。其风格,追求凝重、雄强,从一个方面把北派山水推向极致。在画法上,重视直观感觉真实描绘,一方面延续着兴起与50年代的写实作风,一方面强化笔墨的个性,从而形成自己的“写生创作”面貌。在新时期绘画向传统回归、向西方现代艺术借鉴、向市场化靠拢的背景上,张仃独立执着的探索颇具悲壮意味。
—郎绍君
著录:1.《荣宝斋画谱·张仃焦墨山水册》P12页1990年出版
2.《张仃画室·焦墨山水》上卷P85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