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望云 1933年作 旅行写意 镜心 设色纸本
展品名: | 赵望云 1933年作 旅行写意 镜心 设色纸本 |
尺寸: | 45.5×68厘米 |
起拍价: | 15,000-25,000元 |
成交价: | 35,200元 |
拍卖公司: | 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 |
时间: | 2013-07-15 00:00:00 |
备注: | 钤印:赵氏望云、旅行写意 款识:民廿二年二月一日,望云。 赵望云简介 赵望云(1906-1977),河北束鹿人。一九二五年入北京京华美专学习, 一九二八年在北京师范任教,一九三○年在北京吼虹社任主编,一九三二年任上海中华书局编辑,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五年任天津大公报旅行记者,一九三六年应冯玉祥之邀请在泰山与冯氏合作泰山石刻诗画,后随冯氏辗转武汉、广西、贵州、重庆等地,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了抗战画刊的出版。抗战胜利后,一九四六年在西安创办雍华图文杂志,三次旅行西北各地,创作了大量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品。解放后历任西北文物美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西北文化局和省文化局副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西安分会主席,陕西省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等职。平生致力于中国画创作,坚持面向生活,书风质朴浑厚,骨高气雄,以人物山水称着,代表作品有《深入祁连山》、《秦岭密林》、《丛朴麋鹿》等,出版作品集有《农村写生集》、《塞上写生集》、《西北旅行画记》、《祁连山区写生集》等,为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 赵望云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积极提倡新国画运动,他以大量农村写生作品和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国画创作表现劳动民众现实生活,被誉为中国画革新的闯将和先驱。抗日战争期间,他在冯玉祥将军的支持下,创办《抗战画刊》,积极宣传抗日。1942年定居西安后,以西北自然风土及多民族人文风情为本进行艺术创作,形成了雄浑博大、自然质朴的艺术风格。他培养了享誉当今画坛的黄冑、方济众、徐庶之等著名画家,他和他的学生们以生动、新鲜、活泼的艺术风格,表现中国西部风土人情、山川气势,形成了当代中国画坛的一支劲旅。 赵望云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的文化建设事业中,指导完成了诸多文物发掘、文化遗址保护等极有远见的工作。这期间,他的艺术创作亦更为蓬勃旺盛,足迹踏遍关中大地、秦岭山区、河西走廊和祁连山域等,创作了大量作品,其艺术风格浩瀚、高邈、浑厚。1961年,原西安美协国画创作研究室六画家在京举办画展获得成功,他被誉为“长安画派”的创始人。 赵望云晚年时间的艺术创作达到了更高的境界,画作意境新奇,意味隽永,形的松散化与神的内敛化,空灵洞明的气矿局以及诗化、音乐化的表现都被认为是从心所欲、臻于炉纯青的艺术化境。 由于赵望云以农村写生为代表的前期作品,以开创中国画反映现实生活新风气方面的先驱作用和后期于长安画派的奠基和开创性的贡献,其开宗立派之功绩在现代中国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代表作品有《疲劳》、《雪天驮运图》、《幽麔新村》、《终南春晓》、《黄河之水天上来》、《重林耸翠》、《风雨归牧》、《杉林麋鹿》、《秋林归牧》等。三十年代出版《农村写生集》、《旅行印象画选》等。曾创办《抗战画刊》。四十年代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建国后,曾历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协西安分会主席、陕西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局副局长等职。1942年入秦地后曾提出“走向民间,走向生活”的艺术创作主张。与当时延安的革命思想相呼应,赵望云扎实的写生功底,严谨的创作态度创作了大量反映民风民性的作品。 作品多次参加过全国美展。曾访问过埃及,出版有《埃及写生集》、《祁连山写生画集》。他是以中国笔墨突破传统,表现现实生活的画家之一,以其独特的绘画语言开辟了中国绘画领域的一片崭新天地。 |
相关展品
- 瓷器
- 按年代: 先秦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辽夏金南宋元代明代清代民国现代
- 按器型: 碗盘碟杯盏瓶壶罐尊炉枕冥器其它
- 书法
- 按年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代 金元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按书法: 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其它
- 绘画
- 按年代: 清代 明代 金元 宋代 近现代
- 按绘画: 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西画 其它
- 玉器
- 按种类: 玉礼器玉冥器玉配饰玉摆件玉用具
- 青铜器
- 按种类: 烹饪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铜镜其它
- 文房用具
- 按种类: 笔墨纸绢砚台其他用具
- 家具
- 按材料: 黄花梨木 紫檀木 铁力木 鸡翅木 老红木 瘿木 榉木 柴木
- 按家具: 几案椅凳床榻屏联柜架其它
- 古玩杂件
- 按种类: 奇石古籍版本拓片竹木砖石牙雕金银铜铁锡器 其他日用杂件
- 钱币
- 邮品